无忧MBA论文网MBA论文 > MBA毕业论文 > 财会管理 > 正文

政府监管、内部控制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

时间:2017-04-29 来源:www.www.jbevzenko.com作者:lgg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自从 1978 年实现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已经迈入“十三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在国际大环境经济颓靡的情况下,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依然远高于国际平均发展速度。但我们的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时有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已经严重影响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这使得社会公众越来越重视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2015 年末,陇南市西和县的陇星锑业尾矿库不慎发生泄漏,导致含锑尾矿及尾矿水经排水涵洞进入太石河,约 2.5 万立方米的含锑尾矿及尾矿水泄漏,对沿线部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造成了严重影响。2015 年,柴静制作的雾霾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引爆了国人对雾霾与肺癌的狂热讨论,人们陷入了“PM2.5焦虑症”。数据显示,2015 年我国受雾霾天气影响的面积约占国土面积 1/4,受影响人数约 6 亿人,造成的经济损失难以估计。频频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已经严重影响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环境污染已经演变成一种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球性危机,这迫使社会公众越来越重视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 除了来自社会公众的压力,作为利益相关者的政府机构也将目光更多地投在企业保护环境方面的行为,同时要求企业将保护环境视为社会责任中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促使企业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环境信息披露,我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加强企业环境保护和做好环境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这都为企业规范自身的环境信息披露行为提供了法律保障。表 1-1 列示了我国自 2007 年以来颁布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规范性文件。 2007 年我国环保部颁布《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办法要求企业及其他经济组织部门要按时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环境信息披露须符合一定要求。2008 年,上交所出台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该指引对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提出完整、准确、及时的要求。2010 年,环保部出台《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明确指出重污染行业要定期公开披露环境信息,对于其他非重污染行业则以鼓励为主。2015 年初,中国出台并且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第二节  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 
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研究政府监管、内部控制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三者的相关性。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该部分主要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论文的研究内容就和方法,并构建论文框架。最后对本文可能的创新进行阐释。 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该部分主要总结国内外环境信息披露、政府监管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和内部控制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相关性的文献,并对主要研究成果进行述评。 第三部分为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该部分对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和内部控制的定义及计量方法进行了界定,并阐述了政府监管、内部控制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相关性的理论基础。 第四部分为实证研究设计。该部分以相关理论为基础,对政府监管、内部控制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关系提出假设,确定实证研究的计量方法,样本数据,定义各变量并最终建立模型。 第五部分为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该部分对政府监管对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内部控制对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进一步对在政府监管力度较完善的情况下,内部控制对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是否更显著。主要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及稳健性分析。 第六部分为研究结论,建议和局限。该部分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结论、相关建议以及本文存在的局限。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环境信息披露的相关研究 
国外学者研究成果表明,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受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到目前为止,国外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大部分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公司绩效方面,既有正相关关系,也有负相关关系,还可能没有关系。大部分学者如 Fry, Hock(1976), Bowman, Preston(1978), Frankle(1980)等认为,现企业的财务绩效越好,环境信息披露质量越高。Fouts(1997)发公司绩效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呈显著的真想调节关系。但是也有部分学者得出相反的结论。Hughes  and Golden(2001)通过市政研究证实公司的环境绩效评价级别越高,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月差。这可能是由于有些公司会在牺牲环境的代价基础上,取得更大的经济收益。  在公司规模方面,Dierkes and Coppock(1978), Craswell and Taylor(1992) Lang和 Lundhokm (1993)发现,公司规模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呈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Erglof  和 Pajuste(2005)发现公司规模越大,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也会越好。Chaklader和 Gulati (2015)对印度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规模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显著正相关。Lynn(1992), Eriko Nashioka (2001)则与以上学者得出的结论不同,认为公司规模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两者之间并不相关。Sarah Starwick(1998)与其他学者得出的结论都不一样,她认为公司规模越大,反而会降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 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Fama(1983)发现公司独立董事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呈现正相关,而 Eng and Mark(2003)认为独立董事比例越大,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质量越低。Kar Shun Wong (2001)的实证研究得出设有审计委员会企业往往更加倾向于进行环境信息披露。此外,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所占的比例越大,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质量越好,但相关性不显著。 
..........
 
第二节  政府监管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无论是国外学者还是国内学者,在探讨政府监管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中,得出的结果较为一致。 Barth 等(1997)认为某个地区环境相关政策规定的颁布实施对当地的环境信息披露有显著影响。如果当年有相关法律颁布,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基本有所提高。美国学者 Hughes 等(2001)从环境评级视角,选取制造业行业企业为样本,发现环境表现评级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呈负相关。不过由于样本年度为 1992-1993,当时美国政府发布了较为严格的保护环境法律,政府加大其对环境监管的力度所造成的。Alciatore 等(2006)认为天然气和石油行业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较高,是由于当时相关政府监管部门加大了对当地该行业的监管水平有所提高。Clarkson P,Li Y 等(2008)通过实证检验 SOX 法案的实行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法案的实行使得盈余管理程度出现显著的下降,而企业的环境信息质量得到了飙升。 国内学者得出的结论也基本类似:朱金凤和赵红雨(2008)指出,如果当年的环境法律法规执法力度较严格,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也较高。两者呈正相关。王建明(2008)也发现了政府监管力度对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正向调节作用,并且研究发现由于企业所属行业的不同,受到外部压力的不同,使得非重污染行业与重污染行业存在显著的差异。沈洪涛,冯杰(2012)的研究从企业的外部环境出发,发现媒体舆论的关注和政府对企业的监管都能明显促进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 
.........
 
第三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13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13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17 
第四章  实证研究设计 ........ 20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20 
第二节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 21 
第三节  变量设计和模型构建 ......... 22 
第五章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 27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 27 
第二节  实证检验回归结果 ............. 30 
第三节  稳健性检验 ..... 33 
 
第五章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从表 5-1 可以看出,环境信息披露质量(EDI)最大值为 31,最小值为 6,均
值为 18.4461。可见我国整体的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并不高,水平参差不齐,企业间的差距跨度较大,进一步体现企业对环境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各不一致。统计结果也表明 61.54%的企业会在发布年报的同时还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相较于年报,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对企业环境相关的信息披露更加详细,可以说两者会呈正相关。在环保理念、环保目标、环境绩效等环境管理情况这一明细评分细则下,大部分企业都能阐述本公司的环保理念、目标等,表明大部分企业对环境信息披露都有一定的重视和关注度。对于“内容评分法”的其他四个维度,大部分企业也能做到简单的披露和说明,但对于年度资源消耗情况,很少有企业对此进行披露。此外,从时间性上来看,大部分企业都会对当年环境相关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阐述和总结,但鲜有企业会对未来进行展望并制定目标。 从表 5-1 可以看出,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平均值为 647.0132,最小值为229.67,最大值为 849.08,内部控制指数在 500-700 之间的企业占总样本的 70%,这说明我国的内部控制指数相对较为稳定,差距跨度不是很大。这主要归功于我国颁布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它为企业建设内部控制制度指明方向,提供标准,因此大部分企业已遵照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建立和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了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 从表 5-1 可以看出,地方政府监管水平(PITI 指数)的差异也比较大,最小值为 14.6,最大值为 77.1,平均数为 46.62。这说明不同地区的政府监管水平差异比较大,这可能是由不同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市场化进程引起的。 
...........
 
结论 
 
本文首先介绍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现状及背景,从内部控制和政府监管两方面入手阐述了进行相关研究的意义,选择沪深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 2013-2015 的年度报告及社会责任报告作为本论文的样本,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检验了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对其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政府监管对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以及在政府监管的作用下,内部控制对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 最终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从整体来看,从 2013 年至 2015 年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呈上升趋势,但在表现形式上以文字性描述为主,客观量化的数字性描述很少看到,这就导致有些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浮于表面,不利于投资者进行合理的投资,监管者进行有效的监管。这可能是因为相关法律制度并不完善,对企业没有起到有效的约束力,因此许多企业是为了披露而披露,采用泛泛而谈的文字性描述“交差了事”,没有实现其应有的功效。  第二,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对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即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越高,其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也越高。这是由于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之配套的体制机制逐渐建立健全,我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其相关的配套指引的广泛推行和应用,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体制,最终也将对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产生积极作用。企业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内部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不仅可以提高其环境信息披露的质量,也可以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形象从而吸引投资者投资,让监管者放心。   第三,企业所在的地区政府监管水平越高,其环境信息披露质量越高。这是由于政府监管水平较高的地区,其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较完善,执法力度较强,在这种外部环境的作用下,企业会更加注重环境信息披露的质量,无论是文字性的描述还是量化的数字性描述。 第四,通过检验,在政府监管水平和能力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内部控制能引导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往积极正向的道路上前进。因此各个地区的政府部门应重视其监管水平和力度,从而促使在企业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下,环境信息披露的质量更客观有效。 
.........
参考文献(略)  

想毕业,找代写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咨询
QQ在线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