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医用耗材流转控制研究
时间:2017-03-26 来源:www.www.jbevzenko.com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我国公立医院在社会主义医疗事业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民营医院进入医疗市场,公立医院在医疗运行体制、管理模式等方面都遭受巨大冲击。并且长期以来,公立医院的管理重点都放在医疗水平的提高上,忽视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导致药品及医用耗材价格虚高、医疗事故频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促进各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卫生部于 2006 年颁布了《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明确规定了包括预算控制在内的 11 个方面的问题;2012 年 11 月,财政部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明确规定“单位应当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加强内部控制,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内部控制的科学性、及时性和有效性”①;“十二五”规划对医院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互联互通,建立数据中心等。由此可见,信息化建设是加强医院内控的重要手段,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阶段,许多公立医院的医用耗材已采用固定成本加成率,医院从医用耗材上取得的收益极少,并且将面临药剂部门及物资管理部门费用的负担问题。医院要想更好地发展,必须通过加强医用耗材流转控制以控制管理成本。医用耗材使用量大并且种类繁多,在医院费用支出中位居第二,仅次于药品,在临床中的应用极其广泛。其流转控制作为医院存货内部控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仍存在很大问题,并且当前许多公立医院对于在信息化环境下,应当如何对医用耗材的流转进行控制的问题,还没有进行全面地探究,也尚未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和实践。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要想提高竞争力,必须探讨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应当如何加强医用耗材流转控制,以提高医院整体的管理质量。
..........
1.2 文献综述
美国COSO委员会(1992)指出,内部控制是企业所有员工参与,保证达到企业运营的有效性、所提供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性等目标的过程。杨有红[1](2013)认为内部控制的发展过程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随着控制目标和控制要素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其理解也不断深化。 Doyle et al[2] (2007)研究表明,对于那些业务较为复杂、财务风险高、财务状况每况愈下、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建设力度不足的企业,存在内控缺陷的风险相对更大。Klamm et al[3](2012)进一步探究了信息技术对企业内控的影响,通过他们的研究发现,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为内控环境中一个比较特殊的因素,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在未来是否会出现重大缺陷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周守华等[4](2013)运用描述性统计,从多个方面对2012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状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他们在研究中发现,在众多上市公司中,大多数企业仍然通过手工操作的方法建设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并对其进行评价,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以及对建设后的体系进行评价的公司并不多。同时这些学者提出进一步的改进策略,即推进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加强企业的内控。Chil-Yang Tseng[5] (2007)围绕内部控制的目标构建了内部控制评价指数,主要是从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等角度出发展开研究的。田祥宇、王鹏等[6](2013)指出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需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即完善单位的内控制度、加强组织层面内部控制的建设和构建单位较为标准的业务流程内控,制定较为详尽的流程改进措施并进行直观标准的流程展示,当然这一切工作必须以信息系统为载体。
........
2 医院内部控制相关理论分析
2.1 理论基础
行政事业单位与民众之间是存在委托——代理关系的。即行政事业单位以民众代理人的身份,为实现民众的根本利益而进行相关的业务活动。但是,行政事业单位行使其代理权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并不是无限理性的,因此在利益驱使的情况下,他们容易凭借自己的职权谋取不当利益;其次,由于广大民众怠于行使他们手中的监督权,加之许多公共活动并非完全公开,仅仅依靠社会监督并不能保证工作人员依照规则行使委托代理权。鉴于此,建立并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对于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真正做到代表民众行使职权。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是由委托代理理论所派生出来的。所谓公共受托责任,就是指受托管理并有权使用公共资源的机构向社会公众说明其全部活动情况的义务②。公立医院作为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医疗服务活动具有公益性,且公立医院有义务向社会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因此比企业承担了更多的受托责任。 因此,只有加强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才能促使医院领导、医务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等众多受托方,在努力降低医院成本的同时,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
2.2 医院内部控制相关理论
内部控制的概念于1949年被首次提出,其定义为: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相互协调的方法和措施。1958年,内部控制的定义被修正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两个方面。1988年,内部控制制度被内部控制结构所取代,并统一以“要素”一词来表述内部控制。以美国权威审计机构COSO为代表的现代内部控制理论,将内部控制分为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八项要素构成,从而将内部控制上升至全面风险管理的高度。 由此可见,内部控制的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而是经过众多学者多年的思考、论证和探索最终得出的,它不是简单的条文规范,而是系统全面的规则和程序。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放,企业面临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所谓风险评估,是指企业对当前所面临的国家政策形势、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工作中可能出现风险和漏洞的可能性进行识别和评估,以便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其目的主要是让管理层了解当前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对实现既定目标的影响,并为进一步采取的控制活动提供参考。良好的风险评估意识和风险管控能力是企业得以持久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
.........
3 BYFY 医用耗材流转控制现状分析 .............. 12
3.1 BYFY 简介 .............. 12
3.1.1 医院概况 ........... 12
3.1.2 医院信息化建设概况 ............. 13
3.2 医用耗材流转控制现状 ..... 13
3.3 BYFY 医用耗材流转控制中的问题分析 ........... 18
4 BYFY 信息化环境下医用耗材流转控制改进措施 ............ 19
4.1 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 19
4.1.1 完善耗材内控组织架构 ......... 19
4.1.2 定期组织员工培训 ...... 19
4.2 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 20
4.2.1 组建风险管理团队 ...... 20
4.2.2 加强风险防范工作 ...... 20
4.3 强化流转控制活动 ............. 20
4.4 加强信息化建设 ...... 24
4.5 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 24
5.1 主要研究结论 .......... 26
5.2 对策建议 ....... 26
5.3 研究展望 ....... 27
4 BYFY 信息化环境下医用耗材流转控制改进措施
根据对当前 BYFY 在信息化环境下医用耗材流转控制的现状与问题分析,特此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4.1 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BYFY 应当建立完善医用耗材管理架构,成立医用耗材管理委员会,下设储备定额管理委员会和采购管理委员会。其中,定额管理委员会下设定额管理决策层和定额管理执行层(由各科室医务人员组成),专设定额管理办公室,用于定额管理人员进行储备定额的确定和调整的审议等工作,与采购管理组相互配合,相互监督,建立共同参与、相互制约的监督机制,提升医用耗材的预算和采购控制水平。医用耗材管理委员会组织架构如图 4-1 所示。医务人员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的正常经营全靠医务人员支撑,他们为医院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应当聘请专业老师对医院的医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包括 BYFY 的医院文化理念、医生职业操守和道德的传承和引导,医生职业技能以及信息系统操作技能的培训,以此来提高医务人员工作能力,增强员工的凝聚力,间接地提升医院的运营管理水平。 医院通过信息化建设,在减小了医用耗材流转受人为因素影响程度的同时,也使医院面临的风险趋向复杂化和多样化。因此,对于医院来说,要想更好地将信息化系统为我所用,必须要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组建风险管理和评估团队,为医院风险评估机制的顺利实行奠定基础。 医院应当使医用耗材流转所涉及到的各职能科室都参与到风险评估管理中,组建风险评估团队。医用耗材流转主要涉及的职能部门是设备科、财务科和耗材使用科室。医院应通过考核从各职能科室选择固定人员组成风险评估团队,将通过风险评估体系识别出的风险分散到每个部门,各部门各司其职,避免或降低本科室的风险。同时,应当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对各部门的风险管理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考核,并且实现考核结果与人员工资薪金和晋升等直接挂钩,促进人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和有效配合。
..........
结论
本文在深入研究了内部控制制度和医院信息化相关理论的基础之上,针对 BYFY在信息化建设下医用耗材流转的控制取得的成绩和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以医院制度的发展和信息化技术的进步来共同促进 BYFY 医用耗材的流转控制,并得出了以下结论:
(1)本文在分析医院内部控制与医用耗材流转控制相关理论的基础之上,得出应用信息化管理医用耗材的必要性与信息化管理对于医用耗材流转控制的重大影响。但目前公立医院的信息化管理并不完善,应坚持加强单位制度建设与完善信息化建设相结合。
(2)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法和实地访谈法获取了有关当前 BYFY 在信息化环境下医用耗材流转控制的流程,并分析得出目前尚且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耗材使用缺乏溯源、供应商平台缺乏等缺陷。
(3)通过理论结合案例研究,我们发现,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管理漏洞和空缺,需要通过医院内部制度建设和信息系统的不断改进来加以解决。本文主要从内部控制五要素入手,通过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强化流转控制活动、完善信息化建设和加强内部审计监督五个方面加强医用耗材的流转控制。
.........
参考文献(略)
相关阅读
- 基于两权分离和环境不确定性的会计学预算松弛研究2017-10-14
-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框架理论分析2015-01-24
- 企业内部控制和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分析2015-01-24
- 基于2013COSO框架的昆明机床内部控制优化研究2016-06-07
- 价值链视角下的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研究2017-06-07
- DX烟草公司固定资产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探讨2017-07-02
- 社会信任、内部控制质量与商业信用融资2017-07-30
- 基于成本动因的S建筑公司会计项目预算控制方法研究2018-02-02
- SL公司销售与会计收款业务内部控制改进研究2018-09-21
- 新监管环境下高职院校内部控制体系现状评价及会计优化2018-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