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标准化的政府作用机理与政策研究
时间:2016-07-18 来源:www.www.jbevzenko.com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水平日益提高,技术标准早已成为世界各国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建立和维持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同时,技术标准作为自主创新的制高点,其发展水平决定着产业发展路径、市场竞争格局,甚至国家经济利益,而技术标准化是涉及标准的开发、制定、实施、运行和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动态循环过程,其模式的形成受到专利密度、市场结构、网络外部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从全球技术标准化发展的实践可以发现,无论是标准的先发国家还是后发国家,标准化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不同程度的参与和支持。如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现已被国际电信联盟(ITU)认可并批准的 TD-SCDMA 标准和 TD-LTE 标准,其标准建设与政府支持有效互联,为标准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韩国在 CDMA 标准的发展过程中,则通过设立中央研究院以及投资研发等措施来引导企业学习和开发 CDMA 标准;在既有标准的竞争中,美国曾因中国向 ISO 推行 WAPI 标准而威胁其 802.11n 标准的垄断地位频频向我国政府施压。 2013 年 12 月,国家标准委员会连同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九部门联合制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规划》依托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包括信息产业在内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标准化发展路线、体系框架和重要任务,为以标准化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1]。2014 年 10 月,在世界标准日中国宣传周主题活动上,国标委发布了基于推进强制性国家标准信息公开、开展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试点、加快组织机构代码制度改革为主的三项标准化措施,全面体现了政府切实推动简政放权,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技术标准化改革趋势[2]。此外,随着我国“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国家标准化战略纲要”以及“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的发布和实施,技术标准化的重要战略地位已经逐渐得到来自政府层面的高度重视,技术标准化将作为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技术支撑,引领国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然而,当前关于技术标准化的政府作用机理及政策等相关研究仍有待完善,还难以在理论层面上为其提供有效的借鉴和支持。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文针对政府介入技术标准化的动因及必要性进行深入剖析,探究其在技术标准化过程中的行为机理,对技术标准化的政策体系进行系统构建,并对其作用效果进行评价,旨在为明晰政府职能、加速技术标准化进程提供参考。 技术标准化是一项涉及诸多利益相关者的系统工程,本文运用结构方程理论建立技术标准化的政府作用机理理论框架并进行检验,同时分析政府不同行为模式对技术标准化影响的差异,扩宽了结构方程理论的应用范围,为分析技术标准化的政府作用机理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法。同时,本文针对政府介入技术标准化的动因及必要性进行深入剖析,探讨政府缺失在不同层面上的影响,提高了其分析过程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于明晰政府职能、促进技术标准化革新、全面加速技术标准化进程具有重要实践指导意义。
.........
第2章 技术标准化的特点及政府功能定位
2.1 技术标准化的过程与特点
技术标准化是一个涉及技术标准建立、推广以及应用的活动过程,通常表现出以产业利益为目标、参与主体多、专利共享程度高、标准先行以及政府引导和参与标准建设等特点。技术标准化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涵盖标准的制定、发布和实施等一系列活动,根据标准的建立与发展特点,可将其过程描述为“标准形成→标准产业化→标准市场化”三个阶段[72],如图 2-1 所示。 标准的形成阶段即是标准的确立阶段,通过聚集核心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优势创新主体,将其创新及研发成果转化为专利,最终形成以专利群为代表的强大支撑力。由于一项技术标准中往往涵盖了大量的专利,其自身的高度复杂性导致了单一企业无法独占标准,因此,在国家政治力量的驱动下,联盟成员基于合作竞争的需求,通过专利许可的方式实现创新资源与技术的共享,不断开发与标准相关的专利技术。 标准的产业化阶段是指与标准相关的产业链条形成的一系列过程。伴随着企业和机构等创新主体被广泛地吸引参与到标准的建设中,并逐步开发出与基础技术标准相关的产品标准、工艺标准以及检验标准等,最终形成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与技术标准相关的专利共享程度逐步提高,从标准确立之初的少数核心企业之间的专利共享,转变为产业局部范围内的专利共享,通过集聚和共享产业创新资源、打造完善的技术标准产业链条。
.........
2.2 政府介入技术标准化的必要性
技术标准化是将标准产业化与市场化的过程,由于标准化过程中利益相关者众多,成员的自利行为与标准化的初衷相违背,且外部竞争与市场的不确定性促使标准化过程中产生了诸多难以靠自身解决的问题,亟需政府的介入与协调。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政府介入技术标准化的必要性。在技术标准化过程中,所谓的市场失灵主要来源于技术标准所具有的网络效应。标准的网络效应是指标准的价值与其用户规模之间的关系,根据来源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直接网络效应和间接网络效应,直接网络效应是通过标准用户规模的直接物理效应产生的,而间接网络效应则通常产生自与标准相关联的,具有兼容性和互补性的标准以及产品。 在网络效应的影响下,标准呈现出典型的外部性特征,即当一种技术标准由于自身的优势或外界的偶然因素在竞争中率先占领市场时,网络效应下的正反馈机制将会促使这一优势进一步扩大并激化,例如,IEEE 就曾在 802.11 标准还未完善的情况下将其推向市场,却仍成为主导国际市场的 WLAN 标准。与负反馈使偏离均衡的经济最终回归到均衡的状态不同,网络效应则迅速放大标准竞争中某一标准初始的微弱优势并促使其逐渐进入自增强或自催化的正反馈状态。当自增强的正反馈累积的该标准的经济优势构成经济系统转换的潜在障碍时,标准锁定状况就发生了[73]。标准长期锁定在“非最优”的技术上势必会抑制技术创新,造成标准革新的动力缺失,而市场自身无法破除这种技术依赖,最终导致市场失灵。因此,为克服技术标准化过程中来自网络效应下的市场失灵,政府有必要介入并干预标准化的发展。
...........
第 3 章 技术标准化的政府作用机理 ...... 16
3.1 技术标准化的政府行为模式与政策 ..... 16
3.2 技术标准化的政府作用机理理论假设框架 ......... 20
3.2.1 技术标准化的政府作用机理分析逻辑 .......... 20
3.2.2 技术标准化的政府作用机理理论假设 .......... 21
3.3 基于结构方程的技术标准化政府作用机理假设检验 ......... 22
3.4 技术标准化的政府作用机理检验结果分析 ......... 30
3.5 本章小结 ......... 32
第 4 章 技术标准化政策体系优化与实施效果评价模型构建 ...... 33
4.1 技术标准化的政策体系优化 ......... 33
4.2 技术标准化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6
4.2.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36
4.2.2 评价指标选取 .......... 36
4.3 技术标准化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模型构建 ..... 38
4.4 本章小结 ......... 41
第 5 章 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实证研究 ...... 42
5.1 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及其政策现状 ......... 42
5.2 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 43
5.3 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政策优化建议 ......... 48
5.4 本章小结 ......... 48
第5章 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实证研究
5.1 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及其政策现状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当前黑龙江省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主要集中在以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技术、电子信息和高端装备制造为代表的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且其产业规模和创新能力已经在国内同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截止2015 年底,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累计收入 2700 亿元,占全省工业总收入的 30%;黑龙江省政府整合各部门专项资金 7 亿元对 22 个产业项目进行集中支持,引导省内外 200 多家企业、近百家高校和科研院所构建了石墨、动力装备、生物医药等 12 个产业技术标准联盟、支持了硅基产业研发平台等 12 个科技创新平台、9 个项目列入国家重大技术装备补贴范围、实施创新驱动型发展战略培育扶持 30 家知名企业建立技术标准研发中心[80]。 2013 年 12 月,科技部、工信部等九个部门联合制定并发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的发展路线、体系框架以及重要任务。为响应国家技术标准化战略需要,保障产业技术标准化进程的顺利实施,黑龙江省先后出台了《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黑龙江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黑龙江省新兴产业发展三年倍增行动计划》、《黑龙江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黑龙江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同时还相继制定出台了《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生物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体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性文件,颁布实施了《黑龙江省关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有力保障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的发展[81]。
..........
结论
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对技术标准化的政府作用机理与政策进行研究,从标准形成、产业化和市场化三个阶段对技术标准化过程进行深入剖析,提出克服市场失灵、提高自主标准的国际竞争力、行为规制是政府介入技术标准化发展的动因,并将技术标准化的政府功能定位为公共利益的维护者、标准化进程的推动者、多方利益的协调者以及行为规范的控制者。凝练技术标准化的政府行为模式与政策,引入技术标准化网络作为中介变量,构建基于技术标准化的“政府行为与政策—网络属性—绩效”三者关系的政府作用机理理论分析框架,提出假设并进行实证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发现,政府行为与政策对网络属性呈显著正相关、网络属性对绩效呈显著正相关、网络属性在政府行为和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建立技术标准化政策实施效果的两阶段 DEA 评价模型,对黑龙江省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政策实施效果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当前的黑龙江省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政策存在资源投入不足、产业化与商业化不平衡等现象,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优化对策及建议。 本论文主要创新性工作如下:
(1)将技术标准化过程划分为标准形成、产业化、市场化三个阶段,明 晰了各阶段特点,并分析政府介入技术标准化活动的必要性,为深刻认识和准 确把握技术标准化的过程要点、揭示技术标准化过程中政府的角色与功能定位提供理论支持。
(2)凝练出包括科技规划与计划、市场干预、知识产权政策、国际性参与以及技术标准化服务在内的技术标准化的政府行为模式与政策,运用结构方程思想,构建技术标准化的政府作用机理理论分析假设框架并进行实证检验,为验证技术标准化的政府作用机理,分析政府不同行为模式与政策对技术标准化绩效影响的差异提供依据。
(3)对技术标准化的政策体系进行优化设计,明确技术标准化政策体系的实施要点,运用两阶段 DEA 评价法,建立了技术标准化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模型,为技术标准化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价提供了客观有效的方法和工具。
.........
参考文献(略)
相关阅读
- 老字号企业怀旧文化资产对品牌影响力的作用机理研究2016-05-23
- 集群企业合作困境的形成机理及治理机制2016-07-05
- 航空工业企业跨业务协同价值生成机理研究2016-07-11
- 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评价研究2016-10-18
-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慈善捐赠的影响机制研究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