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机构参与对创业板IPO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时间:2016-07-13 来源:www.www.jbevzenko.com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经济越发展,资本市场越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资本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巨大的资金支持和投融资平台,随着 2009 年 10月创业板市场的开闸,一大批创新驱动型和科技信息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同时,由于创业板市场良好的 IPO 资金退出渠道,越来越多的创业企业背后活跃着风险投资的身影,加之对于禁售期的大大缩短,这也刺激了我国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他们在企业首次公开募股(IPO)过程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新型的投资机构,通常选择那些高成长性、高科技含量以及高附加值的“三高”企业为目标,通过参与被投资企业的公司治理,利用其自身专业的技术和增值服务,帮助被投资企业做大做强,并最终获得高额的投资回报。可以说,风险投资对于创业企业起着“孵化器”的作用,为资本市场培育了许多优秀的上市资源,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盛大等一大批著名的创业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都曾经得到过风险投资的关键性支持。 随着国家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学者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将目光聚集到创业企业背后存在的风险投资,掀起了一股研究风险投资机构参与对于资本市场效率影响的研究浪潮,已有研究表明,为了获取珍贵的上市资格,IPO 企业普遍存在着盈余管理行为,那么,人们不禁会问,作为外在的投资第三方,风险投资机构在创业板企业 IPO 过程中对其盈余管理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一方面,风险投资机构作为第三方参与机构,可能会为了自身良好的声誉,对被投资企业进行监督和认证,从而抑制或减弱其盈余管理行为;另一方面,风险投资机构作为资本的投资方,也可能出于私利,对被投资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不予理会甚至加以鼓励,从而尽快将企业推上市以获得高额回报。在我国创业板市场 IPO 过程中,风险投资机构到底是正面的认证监督作用,还是负面的推波助澜效应?在影响过程中,又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干预?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国家制定相关政策,促进风险投资行业和创业板市场的长远发展,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目标至关重要。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比较多,目前最受关注的是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动机。IPO 以其高额的投资回报和良好的市场声誉,已经成为风险投资机构最主要的资本退出渠道之一,相关研究均表明,风险投资机构参与能够对被投资企业的公司治理发挥一定的作用(Nahata,2008;陈见丽,2012;吴超鹏 2012),当然,盈余管理作为世界各国资本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很自然想到的一个问题便是,风险投资机构参与对 IPO 公司盈余管理究竟会产生何种影响?是正面的“监督--认证假说”(Christopher B. Barry 等,1991;Megginson和 Weiss,1991),还是负面的“声誉--逐名假说”(Gompers,1996;Lin 和 Smith,1998),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由于上市公司需要定期向投资者和相关监管部门披露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余信息,所以当管理层有维持经营业绩的压力时就会有操控利润的动机,认识和了解盈余管理的各种发生动机,是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前提。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于盈余管理的动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加深了人们对其的了解。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内在机理分析
第一节 风险投资与盈余管理的理论分析
随着生产力的大力发展,企业规模化经营的形成,使得社会分工进一步的标准化、细致化。同时,由于行为人自身能力、知识和专业的不同,出现了一批拥有专业能力的公司代理人。在公司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所有权人不得不聘请专业人士为他们经营管理公司,代理人也开始逐步掌握公司的经营权。这使得现实中原有的生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开始分离,在不断的工作中委托人和代理人所追求的目标出现差异,因此,委托代理问题随之产生。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经济学家伯勒和米恩斯(1932)根据所统计的大公司制度,首次在理论上提出了所有权和经营所分离这一理论。随后,威尔逊、斯宾塞和泽克豪森、罗斯等人先后发表了对委托代理关系的看法。到 1976 年,Jensen 和 Meckling 在他们的著作《企业理论:经理行为、代理成本和所有权结构》中,首次全面的阐述了代理问题和代理成本,提出了现代企业的委托代理理论。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企业管理者面临着经营不善将会被解雇的压力,同时,由于企业控制权的分散,股东很难有效地监督管理者行为,从而形成管理层控制企业的局面,管理层出于自身利益需要,为了规避股东和监管者的惩罚,可能会不惜损害会计信息质量,通过盈余管理的手段来达到需要的目的。
..........
第二节 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制度背景
我国的风险投资行业在建国以来从无到有,经历了最初的以国有资本为主到后来的资本多元化格局,随着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风险投资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为我国的资本市场培育了许多优秀的上市资源。随着风险投资这一新兴投资模式在国外流行开来,我国从 80 年代中期以来,也开始积极探索风险投资的发展之路。具体而言,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萌芽期、成长期、调整期和快速发展期四个阶段。 在风险投资发展的萌芽时期,随着外资风险投资机构的进入,我国风险投资机构开始逐渐产生,1985 年 3 月,国家在《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为了支持那些风险较大、变化较快的高新技术工作,政府在必要时可以设立专业的创业投资给以支持,同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这是我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从事风险投资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此后,我国风险投资发展进入到了成长时期,这一时期在国家的大力号召和带动下,各种风险投资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掀起了一股风险投资的小高潮,然而这一时期由于制度上的不完善,加之人们观念上的落后,我国风险投资行业仍然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发展之路也是困难重重。 随着成长期的各种缺陷不断暴露出来,我国风险投资行业开始进入了调整时期,加之这一时期国际上风险投资处于低迷,人们开始反思和总结风险投资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
第三章 实证研究设计 ...... 21
第一节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21
一、样本选取 ....... 21
二、数据来源 ....... 21
第二节 变量设计 .......... 22
第三节 模型构建 .......... 25
第四章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 26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 26
一、描述性统计 ........... 26
二、相关性分析 ........... 29
第二节 回归分析 .......... 30
第三节 稳健性检验 ...... 33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34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 34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35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37
第四章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表 4-1 描述创业板上市公司 2009-2014 各年度 IPO 分布情况,以及有无风险投资背景的 IPO 公司占比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在 410 家上市公司中,有风险投资背景的上市公司占了 215 家,超过了一半,说明了我国风险投资机构比较偏爱创业板,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创业板主要都是一些成长性好和高科技创新的中小企业组成,投资回报高,与本文开始时所论述的观点一致,用具体数据解释了本文选择创业板来研究风险投资的原因。具体到各年度来看,2009 年有 36 家公司在创业板上市,虽然上市数量较其他年度偏少,但考虑到 2009 年 10 月份创业板才开闸,其数目已相当可观,同时我们注意到,2009 年风险投资机构背景的上市公司占比最多,达到了 69.44%,远远超过了没有风险投资背景的上市公司,这主要是由于 2009 年我国创业板市场刚刚成立,首批上市的企业质量较高,投资前景好,从而吸引了大量风险投资前来参与的原因。2010-2014 年度有无风险投资背景的上市公司基本上各占一半,这与样本总体的占比一致,其中 2011 年上市公司数目达到最高,为 128 家,2013 年由于创业板 IPO 暂停了一整年,因而没有公司上市。
............
结论
本文在对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总结的基础上,选取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 2009-2014 年度 410 个创业板 IPO 公司为样本,并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和探究了风险投资机构参与对创业板 IPO 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一)企业为了上市成功,存在着盈余管理行为。融资问题一直是困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世界性难题,由于我国证监会对上市资格的严格审批和控制,企业为了获得珍贵的“壳”资源,达到监管部门的上市要求,从而获得更多的融资,很多企业不惜采取盈余管理的手段来操纵会计利润,从而美化财务信息,向外界传递企业正面的形象。
(二)在既定条件下,相比没有风险投资机构参与的企业,有风险投资背景的 IPO 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更低。这表明风投机构的参与改善了创业企业的公司治理环境,其在对被投资企业发挥“认证-监督”作用的同时,也积极的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为被投资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帮助被投资企业实现价值增值,这些因素都大大降低了被投资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三)在既定条件下,采用联合风险投资模式的企业,其 IPO 时盈余管理程度较单一投资企业低。联合风险投资机构共同监督被投资企业,共同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而不是“搭便车”的负面效应,这一结论对于我国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促进风险投资行业联合进行投资,从而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
参考文献(略)
相关阅读
-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研究2016-04-13
- 创业板高管薪酬粘性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2020-07-20
- 创业板上市公司合并商誉减值会计问题研究——以联...2020-08-11
- 我国ST上市公司会计盈余质量实证分析2015-01-24
- 债务融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2015-10-15
- 独立董事主动设置、同业声誉对业绩与盈余质量的影...2016-02-19
- 上市公司经营战略与盈余质量相关性研究2016-02-26
- 基于不同股权结构下盈余管理与投资效率关系研究2016-06-24
- 盈余管理、政府补助与企业绩效2016-09-11
- 上市公司制度社会资本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2017-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