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银行卡业务成本收益分析
时间:2016-05-18 来源:www.www.jbevzenko.com
第 1 章 引言
1.1 概述
随着我国金融行业对外开放进程的提速,各家外资银行先后在我国开展经营。其中,零售银行业务对于各家外资银行而言,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共同选择。银行卡业务,几乎是所有开展零售银行的外资银行均的“必选”业务。 当然,如果将银行卡所有业务做细分,那么可以分为很多个子项目。第一层分类来看,可以简单分为发卡与收单业务。再做第二层的细分,发卡业务包括借记卡发卡和贷记卡发卡。部分中资银行还在市场上有借贷合一银行卡的品种发行。收单业务归为两类,分别是 ATM 收单与特约商户收单。外资银行出于自身的战略规划,遵守中国监管准入政策,平衡业务成本和收益(包括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两部分,会选择开展银行卡业务的某些子项目做为重点。目前比较常见的,是从 ATM 收单业务或借记卡发卡业务为起点,逐渐获取贷记卡发卡资质或商户收单资质。 作为外资银行在我国本土银行卡业务的起点是,2008 年 5 月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BEA China)在大陆发行了首张借记卡。历经 7 年时间的发展,截止 2014 年 12 月,18 家外资银行已经在中国境内发行了借记卡,其中 4 家已经发行了贷记卡。 银行卡本身是一个舶来品。早自 1915 年,大来信用卡公司(Diners Club)就发行了第一张贷记卡产品。在 1985 年 3 月,中国银行珠海分行推行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张贷记卡产品。尽管在本国市场上,外资银行大多开展了多年银行卡,但是面对中国市场,他们也遇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例如:持卡人规模受限、收单业务拓展乏力、系统建设维护成本较高。由此,在银行卡业务的后续投入上,外资银行有着不同程度的放缓与迟滞.
..........
1.2 研究对象及概念的界定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给予的定义,银行卡是信用支付工具,由商业银行(含邮政金融机构)向社会发行,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包括了信用卡和借记卡。 借记卡可以用于 POS 或网络消费,通过 ATM 进行转帐、提取现金,先存款再消费使用,不支持透支使用。卡内的存款金额按照活期存款向持卡人记付利息。在消费或取现时,交易是否可以通过,需要输入密码验证是否正确。按照是否需要向发卡银行缴存备用金,信用卡可以分为两个类型,即贷记卡和准贷记卡。贷记卡不需要缴付备用金,而是发卡银行根据持卡人资质,给予一定信用额度,在额度内持卡人可以先消费后还款。与之不同的是,准贷记卡需要持卡人先缴存一定金额的备用金到发卡银行,再核准卡片。当消费金额超过备用金账户余额时,持卡人可再使用银行核准的信用额度透支消费。 随时业务发展和银行管理能力的提高,准贷记卡产品已经渐渐淡出历史舞台。本文中在论述发卡业务时,都指的是借记卡和贷记卡。如涉及其他类型的卡片,将特别在文中的指出。另外,需特别指出的是,为了统一标准,如无特殊说明,本文所提及的银行卡交易只涉及境内交易。 银行卡收单业务是一个含义比较广的名词,可以细分为特约商户、ATM 收单两个方面。特约商户收单业务由收单机构负责刷卡机具,为持卡人在特约商户刷卡消费的交易资金做清算处理,渠道是通过银行卡组织搭建在发卡银行与收单银行中间的清算平台,;ATM 收单业务一般由收单银行开展,通过在银行网点或公共场所提供 ATM 机具,并经由银行卡组织对于发卡银行与收单银行之间的资金清算,持卡人可以选择现金支取、账户余额查询等服务项目。 就目前市场组成而言,特约商户收单机构既包括了银行,又包括了获得银行卡收单业务许可的支付机构。特约商户的范畴既包括实体店经营类,又包括网络经营类,下文中仅讨论实体店收单的情况。
..........
第 2 章 国内外研究理论文献综述
2.1 成本收益理论与规模报酬原理
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中给予了“成本收益“十分明确的定义3。成本又称生产费用,包括在生产中所使用的所有要素的支出;收益则是出售产品得到的收入。成本可以分为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两类。经济学上所说的短期,主要是指在这样的时期内,厂商不能根据它所需要的产量来增多或减少全部生产要素。也就是说,在这样时期里,它只能去调整原材料和作业人员多少这类型的生产要素,而不能调整办公场所、机器设备和管理者这些要素。在短期内能够调整的成本被称为可变成本,而不能够改变的成本称之为固定成本。在经济学中谈到长期时,这个时期是指厂商可以从需要达到的产量出发,来增多或减少全部生产要素。因此,在我们讨论“长期”时,是不区分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以银行制定战略规划的角度而言,短期成本分析更适用于银行卡业务的各种情况。 在收益问题上,借记卡与贷记卡有着迥然不同的盈利方式,因此要分别讨论其盈利模式。下面,本文将分别从直接、间接收益范畴来展开讨论。银行卡业务的直接收益主要包括了各种手续费这类的中间业务收益,也有利息收入这类资产业务收入。间接收益主要阐述银行卡业务对于其他银行业务的带动效用,如对于存款业务。 以成本收益的分析方法,去看银行卡业务问题,能够全面、客观的做出分析。而不是单纯从财务数字上看到计入银行卡部门利润情况。对于是否要开展银行业务做出科学的评价,特别是对于外资银行,应该着重开展哪项银行卡业务,很有借鉴意义。
.........
2.2 国内外对于银行卡双边市场的研究
William Baxter自 1983 年期研究双边市场上的交换费问题,设计了卡系统的供求模型,认为该模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两类参与者(持卡人、商户),和两边市场上的交易主体(发卡和收单机构)。市场的总成本是发卡和收单成本收单成本之和,总收益来自发卡机构的边际效用和收单机构的利润。持卡人和商户通过比较卡片支付和其他支付方式的效用来选择是否使用卡片支付。在 2002年发表的论文中,他认为交换费不是以往理论中理解的一般垄断性质的定价,而是为了校正外部性产生的市场缺陷而进行的一种制度安排。国内来自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中国银联等银行卡相关的产业机构,以及社科院、复旦大学等学术机构,也都进行着相关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 沈丽将双边市场归结为如下特征:两组参与者都需要借助中间层或者平台进行交易,其中一组参与者(也可以说是最终用户),对另一组客户产生影响并 由此而获得收益。反之亦然。新闻宣传、房地产中介和银行卡系统等都属于双边市场的范畴。 基于双边市场理论,董媛对银行卡业务进行重点分析,并总结了三个特征8。第一,在双边市场上,双方的需求是有互补性的,也叫“寄生性”。双边市场上的需求互补性不同于单边市场,单边市场上的需求互补一般称为“功能互补”,例如汽车和汽油之间具有的相互依存关系。但双边市场上两边市场的两类客户的需求来源于共同作用产生的“联合需求”。即少了任何一边市场上的客户的需求,则另外一边市场上客户的需求也不能得到满足。银行卡组织作为转接平台,向持卡人和商户提供的银行卡服务是基于两边(商户和持卡人)共同的需求,缺失其中任何一方,都不存在这个双边市场。没有持卡人刷卡使用的要求,商户一方就没有接受银行卡使用的需求产生;反之,没有足够的商户可以接受银行卡使用,用卡交易也就不会被人们需要到。
.............
第 3 章 外资银行银行卡业务收益分析 .......... 9
3.1 银行卡业务收益概述....... 9
3.1.1 银行卡各项业务简介 ...... 9
3.1.2 直接收益 ........ 10
3.1.3 间接收益 ........ 16
3.2 外资银行银行卡业务收益..... 17
3.2.1 外资银行(S)ATM 收单业务 .... 17
3.2.2 外资银行(S)借记卡发卡业务 .......... 18
3.2.3 花旗中国贷记卡业务 .... 19
3.2.4 外资银行特约商户收单业务 ........ 20
第 4 章 外资银行银行卡业务成本分析 ........ 22
4.1 银行卡业务成本..... 22
4.1.1 固定成本 ........ 22
4.1.2 可变成本 ........ 24
4.2 外资银行银行卡业务成本..... 28
第 5 章 中、外资银行银行卡业务比较分析 ........ 31
5.1 与中资银行 ATM 收单业务的比较 ...... 31
5.1.1 中资银行 ATM 收单业务收益 ..... 31
5.1.2 外资银行 ATM 收单业务的比较优势 ......... 32
5.2 与中资银行借记卡业务的比较..... 32
5.3 与中资银行贷记卡发卡业务的比较..... 34
5.4 中、外资银行特约商户收单业务比较......... 35
5.5 结论......... 35
第 6 章 外资银行卡业务的政策建议
6.1 外资银行卡业务规划重点
面对目前中国市场的竞争格局,外资银行在拓展银行卡业务上,应当精确定位客户群,根据自身特色,提高盈利能力。所谓特色,即是“扬长避短”。具体列出如下建议。银行卡具有比较典型的规模经济特征。规模经济对成本驱动有明显的作用,其表现在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规模经济使发卡机构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或更高的效率进行更大范围的活动,例如,将某一特定城市发行的卡片,推广到全国发行;第二,规模经济业务量的增加,固定成本却几乎不增加,边际成本递减,如银行卡的宣传广告费用和系统建设成本。第三,规模经济导致发卡机构的某项经营活动规模扩大,使该项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基础设施投入或间接费用的增幅低于其规模增幅。例如,随着布放特约商户的 POS 的增多,每台机具在出故障的时候需要人员来上门维修。通常的做法是将新增的机具,按照地域划归现有的维护人员工作范围内。当达到一个维护人员可覆盖的机具极限时,再增加维护人员,从而增加人员工资开支。 因此,从发挥规模经济的积极作用出发,银行应当努力扩大发卡量。虽然很多外资银行将客户定位在中高端人群,不以单纯客户数量的扩大为目标。这一点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发卡量的增多,也能培育目标客户群的成长。客户的用卡行为反应客户的资质,通过研究客户消费商户的类型,可以推断客户资质和需求。例如,通过客户在房地产类商户的交易,可以推断客户是否有购房行为,从而引发个人住房贷款需求。可以说,是除了银行卡业务收益增长以外,这些对于客户行为的掌握是银行的一项额外收获。
.........
结语
在外资银行的经营理念之中,流程化、项目化是一个核心概念。项目执行的前提,就是有对于收益成本的全面测算、考量。全面的测算与考量,也是后续流程管理的必要条件,也是后续持续不断投入,即新项目开展的前提。 对于借记卡这种可以广泛联系众多其它业务的产品,更应当侧重于间接收益的考量。对于贷记卡这类可以自成体系的业务,要关注自身盈利能力与成本的平衡。发卡业务中,不论哪种卡片,发卡数量的提升都是对于规模报酬递增效应的一种极致发挥。 对于收单业务而言,ATM 收单业务可以视为发卡业务的配套,一起考量,着重发挥其广告宣传上的良好效用。对于银行而言,特约商户的收单业务,是一个重要利润点。基于双边市场的理论,收单与发卡市场的任何一方的缺失,都会制约另外一方的发展水平。因此,在成本可控的范围内,外资银行也应根据自己的情况,努力开展并扩大收单业务,从而与发卡业务互相促进。
.........
参考文献(略)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