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MBA论文网MBA论文 > MBA毕业论文 > 国际贸易 > 正文

多中心空间结构对我国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思考

时间:2024-01-28 来源:www.www.jbevzenko.com作者:vicky

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本文认为基于我国外部紧张的外部贸易环境,可以从空间集聚的视角来促进企业出口绩效的提升,具体来说就是以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大体量的经济规模为基础,不断释放城市集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在合理推进区域向多中心空间结构发展的过程中,对于资源和产业的布局要进行提前仔细规划,最大程度提升产业和资源集聚带来的正外部效应,促进城市间合理分工和互助。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国际贸易论文怎么写
国际贸易论文怎么写

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这是“制度型开放”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实现对外开放开始从政策层面向制度层面转变,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推进对外开放的深化程度,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贸易量有了显著提升,成为了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但这背后也隐藏着危机:我国出口企业长期以来始终面临着出口市场环境不稳定以及出口绩效大幅波动的现象,加之近年来贸易摩擦不断升级,逆全球化趋势在全球范围内持续蔓延,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如何保持企业参与出口贸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我国出口贸易的平稳发展始终是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空间经济学认为,企业的出口行为是存在一定规律的,并且其与企业所在区域的空间结构或存在高度关联性。如Koenig et a(l2010)认为,企业所在地区施行的企业集聚行为会促进相关基础设施的完善,从而促进企业的出口行为;类似的,白东北等(2021)同样认为,集聚行为本身也会引致规模经济效应进而降低出口成本,提高企业的出口扩展边际。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将研究目光聚焦于城市的空间结构对贸易规模的影响。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深入,我国城镇人口占比已接近七成,大量生产要素集聚于中心城市,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区域经济的空间布局,空间距离邻近且功能互补的城市逐渐组成了城市群,依托于城市群内部不同城市的分工和资源整合,各个城市的禀赋优势和优质产业得到了深层次的发展,从而更加扩大了集聚辐射的影响作用(刘修岩等,2017)。此外,随着通信技术和城际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人口和产业的流动和转移更加便捷,大量经济活动和产业逐渐向区域内部的中心城市集聚,由此产生了城市的多中心空间结构(李顺成等,2021)。2017年,我国明确提出要加快形成多中心网络型集聚开发格局,为经济发展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也再次强调了“加强区域内部城市间的紧密合作,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进而带动区域发展”这一战略方针;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工作报告中强调,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空间形式已发生了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是新时代的经济发展的主要空间形式;
.........................
1.2文献综述
1.2.1关于企业出口的研究
企业作为贸易活动开展的承载主体,国家想要推动贸易量的可持续和高质量增长,就必须关注,从而促进我国出口贸易的平稳发展素来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起初,研究者将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如何促进我国出口贸易扩张这一问题上。如,Rodrik (2006)认为中国的出口贸易有如此成功的原因并非局限于禀赋优势和自由市场,基于政府政策的宏观调控,出口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的加持下,出口产品技术复杂度的提升显著促进了出口贸易额的增长。类似的,刘志彪(2007)提出中国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后可以不断促进本企业产品和工艺的升级与创新,从而在宏观层面上推动国家出口贸易的增长。此外,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学者将出口的研究逐渐延伸至“一带一路”建设等对外开放举措对出口贸易增长的作用。孙楚仁等(2017)和卢盛峰等(2021)就“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展开研究后发现其显著地促进了中国的出口增长,并逐渐成为推动中国出口增长的内在动力。更进一步地,随着Melitz在2003年首次将在企业贸易模型中考虑到企业生产率这一变量,随着模型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可以将出口贸易增长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集约边际,意为原先出口企业已经出口产品上数量的单一增长,其二是扩展边际,意为新加入出口市场的企业或是新出口的产品种类上的增长。在Melitz提出出口二元边际理论后,国内外学者对其该理论进行了更加广泛的研究,并取得更加深刻的结果。通过对学术界已有研究的总结,我们发现文献主要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文献主要是关于出口二元边际的结构分解的相关研究,学术界对究竟是扩展边际还是集约边际主导了出口贸易增长持有不同的看法,部分学者认为扩展边际是主要的原因呢。Hummels and Klenow(2005)基于1995年126个国家的国家层面出口贸易数据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有接近六成的贸易增长都是由扩展边际所导致的。类似的,Das et al.(2007)使用了哥伦比亚出口企业的微观贸易数据,在假定市场进入成本下降后进行研究,最终发现扩展边际是促进企业出口额增长的主要原因。
第二类文献主要分析了二元边际对企业和区域经济效率产生的影响。Bernard et al.(2007)的研究中指出,基于新贸易理论的福利分析认为规模经济和消费者可获得产品种类的增加是获得贸易福利的主要渠道,而基于基于新新贸易理论的经验分析则为贸易利得的来源提供了新的渠道—高生产率企业逐渐挤压低生产率企业的生存空间直至大量低生产率企业被淘汰,从而推动市场生产率的整体进步。
.........................
第二章 多中心空间结构影响企业出口绩效的理论机制分析
2.1要素流动加快效应
单中心空间发展模式的一大特征是中心城市发展速度较快,大幅领先于周边其他中小城市。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将会愈来愈大,直至形成“虹吸效应”,即周边中小城市的优质生产要素会不断被中心大城市吸收,而这种要素的单向转移速度取决于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资源配置效率差。随着要素不断在中心大城市的集聚,中心城市会产生要素、市场的过度拥挤,而持续攀升的拥挤成本又会进一步抵消中心城市产生的正外部性,抑制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在此种情形下,区域间资源要素分布的不均衡会导致经济效率的降低,进而损害企业的出口绩效(钱学锋,2008)。具体来说,中心城市由于市场的过度拥挤会对企业的开展出口活动产生阻碍作用,而周边中小城市的企业又可能会因为生产要素不足而难以参与到出口市场(陈旭等,2018)。基于此,为了防止区域间发展不均衡而产生的周边中小城市生产要素流失的现象,陆铭和向宽虎(2014)在研究中提出,要通过进一步消除人口流动的阻碍以有效促进区域间均衡发展;类似的,生产要素在城市间的充分流动也能促进经济均衡高效的发展。
一方面,多中心空间结构可以有效促进要素流动的加快。Glaeser et al(.2016)的研究表明,相较于单中心空间结构,多中心空间结构更有利于中心城市之间以及中心城市和中小城市之间形成有序的分工合作体系,这将有效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在城市之间的充分流动。进一步的,刘修岩等(2017)的研究指出多中心空间发展模式不仅可以为优质生产要素的流向提供多样化的选择,而且在多中心城市网络分工体系的合理引导下生产要素可以实现在城市间的有序流动。除此之外,多中心空间发展模式下所形成的各次级中心作为联系中心城市与其他中小城市的关键纽带,不仅承担了交通枢纽的作用,并且可以通过与邻近城市的信息交流和要素流动来创建耦合发展机制,从而更加有利于发挥区域之间的组织协同作用(李顺成等,2021)。另一方面,要素流动的加快可以显著提高企业出口绩效。张明志和陈榕景(2020)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数据进行研究发现,生产要素流动的加快,尤其是人力资本要素,可以显著改善当地企业的生产效率,进而促进企业出口。各城市之间要素流动的加快强化了生产网络内部之间的交流合作,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并为市场信息和生产技术的传播提供了便利(Fernandes et al.,2014)。长期以来,我国凭借人口红利建立起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人口流动的加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出口水平,这一现象在东部沿海地区尤为明显。此外,要素流动的加快能够帮助企业降低搜寻成本并提升搜寻效率,从而使企业减少要素搜寻时间或是寻找到更优质的中间代理商,进而促进企业出口绩效增长(陈旭等,2019)。
................................
2.2产业结构优化效应
此外,多中心空间结构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还可能体现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聚焦于产业结构调整与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如,Ou and Yan(2021)通过分析产业升级与企业出口的联系后发现,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能够强化出口企业的出口竞争优势,从而扩大出口规模。类似的,王冬等(2009)的研究指出,正是由于出口企业对产业升级的短视行为才导致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困境,进而损害了企业的出口绩效。与此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从产业空间布局角度探讨产业结构调整的经济绩效这类文献开始增多。一些学者通过研究证实了产业结构优化是多中心空间结构影响区域经济的重要机制。同时,由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可知,一国的要素禀赋决定了其在国际贸易中的产业分工,从而决定了其出口结构。而我国目前正处于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转型期,这种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势必也会对我国的出口产生影响。由此,本文认为,在多中心空间结构影响企业出口活动的过程中,产业结构优化可能是又一重要的作用路径。
由于空间结构是城市产业、要素与职能分布的地域投影及空间组织形式,所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需要城市提供空间载体(陈建军等,2004)。一般来说,产业结构升级有两种方式:一是沿着产业链的升级。沿着产业链的升级,即要从制造向研发、销售方向升级,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企业不断加大研发力度,打造品牌效应,形成自己的销售网络并不断完善自己的相关服务,将重点放在服务业和研发产业上来,以此来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二是跨产业链的升级,这种升级方式需要跳出原本所在的价值链条,重新选择一条更加高端的价值链进行发展,譬如从劳动密集型的纺织行业跨越到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
........................
第三章 中国多中心空间结构的演变分析 ............................... 18
3.1 多中心空间结构的测算......................................... 18
3.2 多中心空间发展模式的总体演变趋势 ...................... 21
第四章 多中心空间结构影响企业出口绩效的实证分析 .................... 24
4.1 模型设定 ......................................... 24
4.2 变量选取、数据来源及处理 .......................... 24
第五章 扩展分析与机制检验 .............................. 32
5.1 扩展分析 ................................ 32
5.1.1 考虑地区差异的扩展 ................................... 32
5.1.2 考虑企业所有制差异的扩展 ............................... 33
第五章 扩展分析与机制检验
5.1 扩展分析
5.1.1考虑地区差异的扩展
实践表明,由于沿海城市天然的地理位置优势,相关企业的出口成本较内陆地区而言低了许多,而沿海地区的更高的开放程度和更早的开放时间也更有利于企业的出口活动,那么区域多中心结构是否会因为企业所在区域的地理位置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本文根据企业所在省份是否沿海将样本分成了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分别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展示在表6中。从表6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使用多中心化指数还是序位规模指数,核心系数的二次项系数都显著为负,一次项系数显著为正,这与上文基准回归的结果相一致,进一步证明多中心空间发展模式对企业出口的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的倒“U”型影响仍然存在。具体来看核心变量的系数大小,无论是一次项还是二次项,沿海地区系数的绝对值都要大于内陆地区,可见多中心空间结构对于沿海地区企业的出口绩效影响更大,可能的原因是沿海地区距离港口位置更近,内陆运输成本极低,此外沿海地区出口相关产业和生产要素也更加完善,能够对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变化更多的做出反应。

国际贸易论文参考
国际贸易论文参考

.....................
第六章 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基本结论
多中心空间结构不仅为我国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了一种模式选择,而且为企业提高出口贸易规模提供了新机会。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Landscan高分辨率全球人口分布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计算了我国各省份以及自治区的多中心化指数并分析了其演变趋势,同时综合运用多中心化数据、上市公司以及海关匹配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系统探讨了多中心空间结构对我国出口绩效的动态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最终得出以下两个重要结论:
(1)从整体分析的结果来看:首先,本文在Melitz企业出口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将多中心空间结构及其产生的外部性引入到出口企业的生产过程中,通过构建出口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模型推导多中心空间结构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根据理论模型分析得出,多中心空间结构有利于区域间要素流动加快以及产业结构优化,从而对于提高区域内企业的出口绩效产生了显著影响;其次,从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的演变趋势来看,随着时间的演变,我国各区域空间结构呈现向多中心化转变的发展趋势,从而影响城市之间的分工合作以及区域内的企业出口表现;再次,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多中心空间结构对我国企业出口活动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特征,并且该结论在使用序位规模指数替换核心解释变量以及使用各省份的地表起伏度、平均坡度以及河流密度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内生性处理之后仍然稳健。最后,根据基准回归测算的拐点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个别省份的企业出口活动可能会受到因多中心化水平过高而产生的抑制作用,这也就意味着在各省份在引导多中心化发展时应注意避免因城市规模体系过度扁平化而导致的一系列城市问题。
(2)从扩展分析的结果来看:首先,在区分了企业所在地理位置以及企业所处行业的要素密集度差异之后,本文的核心结论仍然成立。值得注意的是,区分企业所有制性质差异的结果显示,与国有企业相比较,非国有企业的出口绩效受到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影响更加显著,本文认为可能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多中心发展模式促使人口、资金等生产要素在地区之间流动性增强,而非国有企业对于要素的嗅觉和利用率要更加敏锐;另一方面多中心空间结构使得城市间企业的合作和信息交流更加频繁,而非国有企业在寻求新的合作关系上会更加积极和主动,因此其能够在合作交流中提升自身竞争力从而促进企业出口绩效提高。
参考文献(略)


想毕业,找代写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咨询
QQ在线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