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MBA论文网MBA论文 > > 商务谈判 > 正文

基于释意理论的商务谈判口译提高的对策建议

时间:2015-01-25 来源:www.www.jbevzenko.com作者:admin
第一章 选题背景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政策进一步深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企业越来越多的与国外的企业进行磋商沟通。因此,为了顺利实现商务谈判的目的,就越来越迫切的需要优秀的口译员。 一个优秀的商务谈判口译员所担当的责任不仅仅是传递信息,而且应该推动谈判进程,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笔者在本科期间学习了大量的经济管理的知识,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曾在一家进出口企业从事贸易以及翻译的相关实践工作,因此对商务翻译领域比较熟悉,并且,在实习期间,参加了公司的一些商务谈判的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深知译员的重要性,甚至有时会对谈判的结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但是,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商务谈判口译员,难度也是非常大的。笔者在实习期间观察到,能承担起这份工作的人屈指可数。原因主要有如下:第一、对于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虽然可能会有相对好的语言基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做英汉互译工作就没有问题,单纯的语言学习无法胜任商务谈判口译工作;此外,与陪同口译不同, 现在的商务谈判越来越倾向于专业性,需要相关的学术背景,不懂产品的信息,不知道商务的运作模式,而只想单纯通过口译现场内容,几乎不可能理解其背后的意义。另一方面,对于业内人士,虽然他们对专业信息、商业模式的运作流程理解比较深刻,但是语言的缺陷是短时间无法补救的。业务人员许多人都通过了 cet-6 的考试,但是,工作之后,大多数人都荒废了,再重新拾起来,难度很大。因此,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商务谈判的口译员,需要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
​笔者在读研期间,开始接触释意派相关理论, 释意派相关理论在传统的翻译理论上有所创新,提出了脱离语言外壳这一中间环节,释意派理论为我的翻译实践提更了一套明细的思路。因此,笔者希望通过释意派相关理论,并结合我在实习过程中的一些实践经历,就商务谈判口译进行粗浅的分析,希望读者能够从中有所裨益。
............................
 
​第二章 理论依据
 
2.1 口译理论的发展
口译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人们在生活、贸易、交流等方面沟通交流不断加强,但是语言的障碍严重阻碍了这种交流的进行,因此就迫切需要一个能够通晓两种语言的人,因此口译活动便由此产生。在 1919 年,巴黎和会上首次使用英语和法语两种语言进行沟通,口译工作在这次会议上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这算是口译的第一次发展。在 1945 年,二战结束之后的纽伦堡大审判的过程中,首次采用了同声传译的方式进行翻译,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实现了口译的第二次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之后,伴随着全球化的趋势日趋发展,各个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密切,口译工作变得日趋重要,但是在具体的口译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那么就需要研究相关的理论来解决这些问题。(龚龙生 2011:7)。
​口译从不同的角度有各种不同的定义方式。口译是口译员获取原语的信息,然后将原语的信息转换为目的语对等符号,从而实现信息相互传递的活动。(梅德明 1996:5-7)。口译不仅仅进行的是语言层面的翻译,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各个知识层面,实现不同文化转换的跨文化交际活动。(钟述孔 1999: 7)。而从释意派的角度来看,“翻译的形式可以分为口译和笔译,因而口译是翻译研究的重要对象。与笔译不同,口译活动提更了各种层次、信息丰富的交际环境,而在笔译的过程中往往缺乏交际环境中的许多要素:在口译的场合中,交际的双方在同一时间、地点,就同一话题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和探讨。”(勒代雷 1992: 12)
​.......................
 
2.2 释意派理论介绍
2.2.1 翻译中的释意
在谈及翻译时,释意派将翻译的对象分为三个角度来看待,第一个角度是词语的翻译,即脱离语言的环境,而参照词典的意思。第二个角度是在整个句子中理解词语的意思。某个词的意义是由它前后的词语的意思所决定的,而该词语又决定其它词语的意思,但是这种理解只局限于句内,排除了语言外的其它一切因素。第三个角度是从话语篇章角度入手,这种话语篇章是语言知识同语言外知识的结合,而不仅仅翻译文字本身。翻译既要结合文章的内部语境,同时还要结合文章言外语境。第三种角度是释意派理论所讲述的真正的释意。释意理论在口译实践过程中有着广泛的运用,这是因为口译员所进行口译的过程,不仅仅是词语或句子的单纯的语言转换,更重要的是建立意义的对等,只有语篇层次才能确立这种对等,才能实现交流的目的,使得发言者的意思得到传达,并且符合听者的理解的思维习惯。因此,话语语篇层面的翻译才是翻译的重点,才是真正的释意.
2.2.2 口译员的翻译意识
释意派理论将语境和认识语境相互结合的话语篇章作为翻译的对象,这就要求口译员应该树立正确的翻译意识,口译员不仅仅对听到的文字进行翻译,与此同时,他们需要结合口译的现场环境以及发言人的讲话的语气和语调,正确的理解发言人的内容,对听到的材料进行“释意”。
在口译的过程中,我们会注意到,虽然在整个过程中,听到的是音流,但是随着声音的逐渐消失,保存到我们脑海中的是语言所背后的意义,这个意义的产生不仅仅是语言本身所传达的,而且它是与许多言外知识结合,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译员所经过的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脱离原语的外壳的过程。语言的数量无穷无尽,千变万化,即使是记忆力再超群的人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把所有的语言全都记录下来,而且随着声音的消失,语言也随即消失。译员首先是理解发言人所讲话的内容,将发言人的内容转化为语言背后的意义,存储到潜意识当中。只有剥离语言的外壳,译员才能记住发言人所说的内容,将讲话人的内容准确的表达出来。
............................
 
第三章 释意派理论下的商务谈判口译的文本分析 ................. 8
3.1 从词语的角度分析 ................................. 8
3.2 从句子的角度分析 ......................... 11
第四章 从释意派理论看商务谈判口译难点 ............... 16
4.1 商务谈判的语言特点简析 ..................... 16
4.2 商务谈判的专业词汇翻译 .......................18
​第五章 商务谈判口译中注意的其他问题 ................ 23
5.1 非文字信息的处理 ......................23
5.2 口译员专业知识的补进 .................. 24
 
第五章 商务谈判口译中注意的其他问题
 
5.1 非文字信息的处理​
口译与笔译最大的不同之一,在于口译过程中是无形的,无法看见的,这使得商务谈判口译更难。概括来说,分为两大部分,语言层面的和非语言层面的。
具体来说,语言层面上,说话人在谈论过程中不免会出现语音的同化、逆同化、连读、减音、增音等现象,而且讲话人虽然说的是英文,但是大多数人都会带有地方的口音,甚至地方的方言,尤其是中东地区,东南亚地区,以及东欧地区等地口音加重了听力理解的难度。因此,商务谈判中听清并且完全听懂对方的话语,确实是不易。
​作为职业的译员,职业译员除了依靠大学期间听力的基本素养意外,在实际的口译过程中要充分结合言外知识和充分利用环境。在谈判之前,口译员最好能够了解谈判的双方的国籍,从而搜索谈判者口音的相关信息,熟悉谈判双方的口音特征,增加敏锐性和适应性,减少在口译过程中因为听辨所耗费的精力,从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到文章的理解的过程当中。此外,译员要充分结合所熟悉的环境。运用自上而下的理解方式(卢信朝 2012:29)。在对语言的理解方面,存在两种方式,一种是自下而上的方式,另一种是自上而下的方式。受传统英语教育的影响,大部分人已经习惯了自下而上的方式,即从讲话的每个单词、每个句子出发思考文章的内容和大意,这种方法的一大缺陷在于译者一旦由于一个音或者一个单词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听到,会造成整个句子甚至整篇都无法理解;“自上而下”的理解方式是在听之前,通过与讲话人的沟通以及之前做的准备,以及谈判场所的布置等对整个谈判的主题以及整个流程等有一个大题的认知,然后,将听到的每句话放到这个主题和背景之下,这样,即使在个别的单词或发音没有听到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完成对句子的理解。在实践过程中,应该将“自下而上”理解过程和“自上而下”的理解过程结合起来,更好的完成口译的任务要求。
.............................
 
​第六章 总结
 
6.1 论文总结
本文主要是借用释意派理论对商务谈判口译活动进行分析。文章首先对释意派进行了简要的理论分析,阐述了释意派理论主要的思想;然后在释意派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平行文本的方式,对商务谈判口译的文本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寻求商务谈判口译的技巧;之后,探讨商务谈判口译出现的难点包括习语、模糊语、专业词汇等方面,针对这些难点,提供了比较行之有效的口译策略;最后就商务谈判口译中出现的其他问题就行了分析。
参考文献(略)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想毕业,找代写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咨询
QQ在线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