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MBA论文网MBA论文 > MBA毕业论文 > 企业管理 > 正文

疫情危机下中小企业组织韧性的关键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时间:2023-09-19 来源:www.www.jbevzenko.com作者:vicky

本文是一篇企业管理论文,通过案例分析,本文发现疫情危机下的组织的适应阶段韧性形成过程主要表现为数字战略精益和构建命运共同体。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1.1.1 研究背景

企业管理论文怎么写
企业管理论文怎么写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不仅危及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还严重冲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面临疫情危机不确定性爆发的情境,企业如何塑造并增强组织韧性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国家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强调“上亿市场主体的坚强韧性是我们应对困难挑战的最大底气”。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2021)发布《后疫情时代中小企业挑战与机遇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在疫情期间全国范围内,大约有90%以上的中小型企业受到新冠疫情的致命伤害。由于疫情频发反复实施防控的需要,中小企业更是随时面临顾客流量锐减甚至停业的情况。诸多中小企业因承受不住中断经营、业务锐减等所带来的冲击而一蹶不振,最终破产。相比之下,还有一部分中小企业则是在特殊期间能够积极整合利用组织内外部资源,“抱团取暖”,积极利用政策帮扶,试图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中恢复,并成功存活下去,体现了强劲的韧性。为了解释新冠疫情下中小企业表现出的截然不同的实践结果,组织韧性在中小企业抵御疫情危机中的重要作用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学术界已对组织韧性的概念定义、维度划分和作用结果等进行了详细的探讨,组织韧性的形成机制研究也受到了关注。但由于研究情景的稀缺性,现有形成机制研究多以理论推导为主,缺乏基于案例的时政研究。另外,组织韧性的研究对象往往集中于大型企业、公共医疗机构和高可靠性组织,中小企业相关的韧性研究不足。在新冠疫情作为当下最重要的研究情景备受学者关注,疫情危机下的中小企业组织韧性则鲜有研究涉及。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类似“毛细血管”,每年贡献全国五成以上的税收、六成以上的GDP、七成以上的创新成果和八成以上的就业。无处不在的中小企业,其在突发危机情景下的组织韧性塑造,值得思考和关注。
..........................
1.2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随着近年来组织遭遇的外部威胁增多,识别韧性组织的关键韧性特征、如何塑造组织韧性成为管理实践中的重要话题,组织韧性也因此深受学者关注,并形成了诸多研究成果。现有组织韧性的相关研究,更多聚焦于大型企业,对于中小企业组织韧性的关键特征相对缺乏。另外,韧性研究离不开具体情景,疫情危机下的危机情境与之前组织韧性的危机情境有明显的情境差异。本文将基于对过往文献的梳理,运用跨案例分析方法,嵌入疫情危机频发的不确定情景中,对目前疫情危机下企业的组织韧性概念进行界定,并在此基础上从组织发展的动态视角出发,准确识别并概括出中小企业组织韧性的关键特征。
1.2.2 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考量在疫情危机频发的高度不确定性情境下中小企业组织韧性的形成机制,将丰富现有组织韧性的理论研究视域,同时也有助于丰富并完善组织发展理论框架和中小企业管理理论内容。
本研究的实践意义体现在两个层面:从微观层面来讲,本研究将有助于指导中小企业塑造应对疫情危机频发的不确定情景所必须的组织韧性,提高对组织韧性的重视程度,助力更多中小企业向韧性组织转型,增强企业逆势生长的生命力,为当下中小企业在疫情危机下更好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从宏观层面来讲,中小企业是产业链供应链上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将通过助力中小企业在疫情危机下积极恢复和发展进而实现保证产业链共生发展和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作用。
..........................
第2章  文献综述
2.1组织韧性的概念界定
“韧性”源于拉丁语“resilio”,意为“反弹、回弹”原属物理学概念,表示材料在塑性形变和破裂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量。韧性是一种多层面的社会技术现象,涉及个人或群体如何管理不确定性。因此,它被广泛用于生态学、心理学、供应链、组织管理和安全工程等领域[1]。Holling (1973)最先把“韧性”概念引入生态系统, 用来测量一个生态系统的持续性与吸收外部变化的能力,即所谓的生态系统韧性[2]。随后,其他领域的学者受到该研究的启发,韧性这一概念被引入管理学领域中[3] [4]。
在组织理论中,韧性常常被用来指个人或组织的一种特性或能力[5]。Staw等人(1981)和Meyer(1982)是最早开始在组织层面上研究韧性的学者,他们关注组织如何应对外部威胁[6] [7]。具体来说,Staw等人(1981)提出了负面情景如何引导组织进行风险回避和适应不良结果[6]。Meyer(1982)指出,组织可以通过吸收环境冲击的影响或者采取新的行动来体现适应性[7]。然而,这两个早期的研究并未对组织韧性进行定义。此后,关于组织韧性的研究有了巨大的发展,然而,不同学者对于组织韧性这一概念的理解并不一致[8]。一般来说,现有研究主要从属性视角、能力视角以及过程视角来探析组织韧性的概念。
(1)组织韧性的属性观。早期的组织韧性研究多由属性视角出发,聚焦于区分组织有无韧性的来源和因素,并从属性的角度定义组织韧性。关于组织韧性的最早的定义之一是由Horne和Orr(1997)在研究中提出的:韧性被定义为个人、团队、组织和系统作为整体的基本特质,以有效地应对打乱预期的变化而不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倒退行为,这种韧性来源于七条主要的行为流[9]。Tierney(2003)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将组织韧性概念化为四种属性的集合,即稳健性、冗余性、资源丰富性和敏捷性[10]。组织韧性概念提出的初期,持属性观的学者认为韧性系统应当具备相应的属性或特性,并以此为依据展开组织韧性的测量研究。然而,积极的组织理论研究认为,韧性不是组织拥有的静态状态[5]。基于这种观点,韧性不应该被视为组织所拥有的一种属性或维度,而是组织将不利条件转化为组织机会的能力。
......................
2.2组织韧性的测量
一直以来,对于组织韧性的测量研究就是该领域中的焦点问题。然而,研究视角的多样性使得学术界难以形成了关于组织韧性的统一测量标准。因此,本文将按照前文所区分的研究视角对组织韧性测量进行梳理。
当组织韧性被看作一种结果时,即组织在危机中表现良好或从中断中反弹[9],学者试图从多个角度出发衡量组织韧性。一部分研究认为组织韧性是通过强调韧性系统所具有的属性进行衡量的。Tierney(2003)认为韧性是物理和社会系统的一种属性,并将组织韧性分为稳健性、冗余性、资源丰富性和敏捷性四维度来考量[10];Kantur(2015)开发了包含可靠性性、灵活性和完整性三维度九题项的组织韧性量表[28];Burnard等(2018)认为组织韧性的概念强调中断带来的重大影响以及系统的响应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包含准备性和适应性两维度量表[29];另有DesJardine(2019)等认为组织韧性塑造了组织的稳定性和灵活性,通过测量组织在一般环境干扰的两种组织结果表现方式,即损失的严重程度(稳定性)和恢复的时间(灵活性)来体现组织韧性[30]。正如前文所说,目前更多的研究倾向于选择动态视角认识组织韧性,因此当关于韧性的研究发展至今,测量静态属性被认为不能全面的体现组织韧性。另一部分研究则关注的是集体行为如何塑造组织韧性。最早和最重要的组织韧性概念界定之一源于Weick(1993)[17]。在其对Mann Gulch火灾的研究中,Weick发现了四个潜在的韧性来源:即兴创作和拼凑,虚拟角色系统,智慧态度,以及尊重互动的规范[17]。Weick认为,这四项原则有利于集体感知,从而可以帮助组织避免意外事件带来的巨大后果。时至今日,许多研究都参考了这个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对韧性进行测量研究[17]。例如,Mallak(1998)通过对医疗服务行业的研究,开发了一个韧性测量量表[3]。他发展了Weick的理论,形成了六个维度的组织韧性测量标准,包括了目标导向的解决方案,回避或以怀疑的态度对待新情况,批判性理解,角色依赖,多源依赖,以及资源获取。然而,这类研究提供的关于组织韧性实际如何运作以及它包含哪些因素的研究结果较少。虽然有些学者将已确定的因素称为组织韧性的要素,但实际上这些主要是促进组织韧性发展的来源。
...............................
第3章 研究设计 ............................. 16
3.1 研究方法 .......................... 16
3.2 案例取样 .............................. 16
第4章 跨案例研究发现 .............................. 26
4.1 疫情危机下中小企业组织韧性的关键特征 ...................... 26
4.2 疫情危机下中小企业组织韧性的形成机制 ................................ 31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41
5.1 研究结论 ............................... 41
5.2 理论贡献 ....................... 43
第4章  跨案例研究发现
4.1疫情危机下中小企业组织韧性的关键特征
本文整合能力观和过程观的视角来界定组织韧性。中小企业组织韧性是疫情危机下组织能够恢复和反弹并逆势成长的过程,在韧性形成过程中分别体现了组织韧性感应、反应和适应三种能力。针对疫情危机,中小企业组织韧性表现出了六个关键性特征,包括了疫情危机洞察、谨慎乐观审视、韧性领导感召、敏捷学习调试、数字精益战略和构建命运共同体。
谨慎乐观审视 已有研究已经证明了危机事件的感知和洞察是组织有效应对改变的环境条件的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1]。鉴于事件的不确定性,组织很难以有把握直接将其识别威胁和机会[97]。因此,积极主动地审视外部环境,才能为组织洞察到的外部危机事件提供可能。当企业处在疫情危机这种不利情境下,嗅觉灵敏的中小企业主表现出比往常更加谨慎的态度看待外部环境发生的持续变化,形成其对行业和宏观环境的审慎认知,并为从中发现危与机提供了认知准备。同时,即便面对前所未有的全球流行性疫情,中小企业主也会表现出自信积极的态度,乐观看待外部变化,也正因如此,组织才有能力利用事件中存在的机会,否则组织的危机经历就不具有真正的价值。

企业管理论文参考
企业管理论文参考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研究结论
新冠疫情情境下,VUCA特征加剧,“黑天鹅”事件频发,不断威胁着中小企业的日常经营和生存发展。当面临前所未有的疫情危机情景时,组织韧性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具有独特的意义,而在危机事件来临时,中小企业如何在不同阶段发挥组织韧性的关键能力特征、促进组织韧性的形成,是帮助中小企业塑造组织韧性,进而度过难关,实现反弹生存,最终“转危为机”的关键所在。本研究基于过程观与能力观的整合视角,通过跨案例分析,探讨了中小企业组织韧性在疫情危机情境下的关键特征和形成机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中小企业在面临疫情危机时,依靠组织韧性在不同阶段发挥作用,以期在疫情危机掩盖下的经济下滑逆境中能够得到恢复和发展。组织的高韧性基础能够帮助企业抵御环境巨变等不利因素,推动企业长久发展。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韧性塑造面临诸多问题,企业管理不够科学高效、人员流动过大和现金流紧张等问题,在危机情景下会更为明显,这些问题都不利于中小企业组织韧性的塑造和形成。通过案例分析发现,嵌入后疫情危机频发的不确定情景中,中小企业组织韧性有六个关键特征:疫情危机洞察、谨慎乐观审视、韧性领导感召、敏捷学习调试、数字精益战略和构建命运共同体。谨慎乐观审视强调中小企业在整个新冠疫情发生的过程中,保持积极乐观心态,能够谨慎地对组织内外部环境进行扫描和审视;疫情危机洞察强调中小企业在疫情情境下,及时洞察到核心员工流动、顾客流失等危机事件,聚焦危机的不利影响和存在的发展机会;韧性领导感召强调中小企业主在疫情冲击来临之际能够感召员工,展现韧性领导力;敏捷学习调试聚焦于组织上下进行积极、开放地进行敏捷性学习,不断调试和试错,力求短期内迅速恢复;数字精益战略强调运用数字技术和平台助力战略调整,选择正确的组织前进方向;构建命运共同体强调中小企业的抱团取暖和联通客户关系,共同构建命运共同体,实现从组织内个体到产业链合力应对疫情危机。
参考文献(略)


想毕业,找代写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咨询
QQ在线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