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MBA论文网MBA论文 > MBA毕业论文 > 国际金融 > 正文

中国城市金融集聚的动因分析及比较

时间:2023-08-29 来源:www.www.jbevzenko.com作者:vicky

本文是一篇国际金融论文,本文针对影响金融集聚的外部因素,对于大连、福州等中低度金融集聚城市,主要是要素供给和城市环境推动金融集聚;对于北京、上海和深圳等高度金融集聚城市,主要是市场需求拉动金融集聚,体现出一种“轮式模式”。
1   绪论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1 研究背景

国际金融论文怎么写
国际金融论文怎么写

20世纪以来,贸易保护主义的削弱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和贸易交往越来越频繁,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的细化,产业在某个或某几个国家或地区集聚现象也越来越明显。金融产业同样呈现出集聚的态势: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的分支或总部、金融专业人员和金融交易活动集中在某一区域内。金融产业集聚最开始只是几家金融机构在同一个区域内集聚,随着金融业务的扩大和增长,发展为数十家甚至更多的金融企业的集聚,金融规模不断增大。20世纪70年代起,金融产业集聚逐渐形成并走向成熟,作为世界经济中心的伦敦、纽约和东京等城市率先形成了第一批国际金融中心,大量的证券、银行、保险、投资公司集聚于此。
1978年的改革开放对中国的经济社会进行彻底改革,中国金融体系也得到初步构建并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不断被完善。1992年中共十四大将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纳入到国家层面战略,此后,国内建设金融中心的各项计划顺势启动。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海外金融市场的扩展加速了中国金融产业集聚的步伐,北京金融街、上海陆家嘴和深圳前海等地区的金融集聚现象不断涌现。2018年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列示了96个金融中心城市,除香港和台北以外,中国有10个城市进入榜单。
..................
1.2 研究思路和结构
本文主要研究中国城市金融集聚的动因,针对明确提出建设金融中心的31个城市,选择2011-2017年的面板数据展开研究。首先结合相关文献研究和西方发展经济学,梳理、总结和分析金融集聚动因:已实现的金融产业规模都(内部动因)、要素供给、市场需求和城市环境(外部动因)对区域金融集聚产生推动作用;然后综合比较各金融集聚的测量方法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衡量城市金融集聚水平的综合指标体系,测量它们的金融集聚度并从城市和区域角度进行比较和分析;再次,构建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进行普通面板回归和面板分位数回归以获得各动因的综合影响情况以及不同金融集聚水平下的各动因影响的大小和变化趋势,将城市进一步划分后再次验证分位数回归的实证结果,之后进行稳健性检验;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一定建议。
根据上述研究思路,本文主要分为以下6个章节:
第1章是绪论。本章主要内容包括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思路和结构,研究方法、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2章是国内外文献综述。本章针对金融集聚的相关理论展开研究,包括金融集聚的内涵、效应和动因。对相关研究做出评价并概括金融集聚的发生路径。
第3章是金融集聚的动因分析。本章对金融集聚的两种形成模式进行阐述,结合第2章的文献研究,将金融集聚的动因划分为已实现的金融规模、要素供给、市场需求和城市环境,第一个为内部动因,后三个为外部动因,对每个动因做出详细阐述。
第4章是中国城市金融集聚水平的测量。本章首先定性描述中国金融产业的整体发展状况;在研究各种金融集聚测量方法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度量我国31个城市2011年-2017年的金融集聚水平,并从城市和区域角度出发进行一定的比较和分析。
第5章是中国城市金融集聚动因的实证分析。本章利用第3章对动因的分析设定模型,包括普通面板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依据金融集聚的内部动因和外部动因选择合适的变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测量各城市的要素供给、市场需求和城市环境,加入政府干预作为控制变量,纳入金融集聚度的滞后项来度量已实现的金融产业规模,进行固定效应回归、系统GMM回归和动态面板分位数回归,将城市按分位点划分后进一步验证实证结果,最后进行稳健性检验。
第6章是结论与展望。本章根据前文的研究对结论进行阐述,根据所得结论提出建议,为促进中国城市金融集聚发展提供政策参考,就本文研究的不足对未来的相关研究做出展望。
.......................
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金额产业集聚的内涵研究
产业经济学催生了“集聚”的概念,它被定义为在特定的时间和区域内,产业和人力的迅速集中。产业集聚指某些产业在一定区域内集中,依靠明确的分工协作形成以更高效率从事生产的空间集合体,使该产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生产要素在空间内不断汇聚(Poter,1998)。
大部分研究者从金融中心角度出发定义金融集聚。金融活动参与者倾向于在某一区域进行交易的现象使得该区域金融交易活动频繁,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吸引大量的投资者和金融机构进入该区域,最终表现为银行、证券、保险业以及其他金融企业在空间范围内的聚集并形成复杂的金融网络,它实现了金融功能的聚集,促进区域范围内的资本流通。当金融集聚发展到一定阶段,一般会以区域金融中心的形式呈现(Kindelberger,1974;Pandilt,2002)。金融集聚表现为金融中心,区域内各种金融机构高度集中使得金融市场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更自由高效地运行,金融中心实现了强大的资金流通和运作功能,成为某一地区、全国乃至全球金融资产或工具的定价、信息和投资理财的清算中心(饶余庆,1997;干杏娣,2002)。
也有研究者从过程和结果两种角度出发对金融集聚进行阐述。从过程来看,金融集聚可以被视为一种动态发生不断变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金融要素与区域的区位优势相结合,金融工具、金融机构不断汇合和集中,与外在经济环境和区域地理环境彼此作用,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范围内生成金融密集系统;从结果来看,金融集聚是一种特别的状态,区域内的金融资源与制度法规、政策文化等相互渗透,结合在一起成为具有一定的规模和集中度的金融体系。金融集聚就是金融体系的功能和层次随时间、空间不断演变的结果。(黄解宇,杨再斌,2006;张霖莉,2013)。
..............................
2.2 金融产业集聚的效应研究
金融产业在自身集聚演变的过程中,会与区域内诸多要素建立密切联系,当金融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它会对区域内乃至周边的经济社会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对金融产业集聚的效应研究指出,金融产业的集聚不仅会对金融产业本身造成影响,还会对与金融业相关的产业乃至区域经济产生影响。
Thrift(2004)研究发现当某一区域的金融产业集聚达到一定规模后,会产生大量的信息流,相关企业能够无成本地获取部分信息流,即产生了所谓地“信息外部性”,信息的更大范围流动进一步促进了金融产业的发展。Par(2009)通过研究亚洲部分国家的金融集聚现象,发现金融集聚可以提高区域内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和降低金融行业以及相关行业的平均运行成本。金融产业在集聚的过程中与它的相关产业形成互动,呈现出一种螺旋式的形成过程。少数的金融机构集聚引发外部经济,从而吸引相关产业机构在此聚集,这又带来更大的外部效应,最终进一步扩大各产业的集聚(Pandit,2012)。
从企业创新的角度出发同样发现金融集聚对企业创新具有推动作用。金融资源的集中缓解了企业创新的信贷约束,使企业能够展开长期、稳定、持续的创新活动(Tadesse,2002)。金融集聚带来的发达金融市场可以分散企业创新时面临的跨期风险,提高企业创新积极性。金融集聚也使创新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金融集聚使得金融中介能够以比较低的成本获取有用的信息,金融资源更快更高效地流向企业,这降低了企业的创新成本,鼓励企业的创新行为(Levine,1998;Sminth,1995;余泳泽,2013)。金融集聚受到企业创新和区域创新的影响后,能够反过来进一步推动创新(梁建辉,2005)。
..............................
3 金融集聚的动因分析 ........................ 14
3.1 金融集聚的形成模式 ................................... 14
3.2 金融集聚的动因分析 ............................. 14
4 中国城市金融集聚水平的测量 ......................... 17
4.1 中国金融业的发展状况 ................................ 17
4.1.1 金融业总体概况 ........................... 17
4.1.2 城市金融集聚发展状况 .......................... 18
5 中国城市金融集聚动因的实证分析 .................... 26
5.1 模型的设定 ..................................... 26
5.1.1 普通面板模型 ..................................... 26
5.1.2 分位数回归模型 ...................................... 27 
5   中国城市金融集聚动因的实证分析
5.1 模型的设定
5.1.1 分位数回归模型
中国城市间的金融集聚程度呈现明显的差异性。梁微微(2014)将中国金融集聚分为三个阶段后,发现经济基础、政府干预、人力资本、区域创新和区位优势等影响因素的系数大小和显著性发生了阶段性变化。一个产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影响因素具有差异性。因而在城市的金融集聚度发生变化后,它的主要影响因素也会发生变化。
为了帮助城市更有针对性地促进当地的金融集聚程度以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有必要就不同的金融集聚水平展开研究,分位数回归模型可以帮助实现研究目的。分位数模型不严格要求误差项的分布必须满足正态分布的假设,对于非正态的误差分布,分位数回归模型的估计甚至比普通最小二乘估计(OLS)更为准确,且它对异常值有更强的耐受性。

国际金融论文参考
国际金融论文参考

................................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城市的金融集聚度进行了测量,并从城市和区域角度出发对金融集聚度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然后结合已有相关的研究,考虑影响金融集聚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对各因素在整体情况下和各分位点下的影响大小和方向进行了实证研究。基于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国际金融中心的金融集聚度较高且增长较快,而其他城市则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大部分城市的金融业集聚仍然停留在中低度发展水平,并且地区之间的金融业发展状况差异较大。部分城市对于自身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目标定位过于模糊,各城市需要结合区域特点,建设特色金融中心。
第二,城市的金融生产要素供给水平、对金融业的市场需要以及适合金融业发展的城市环境同样缓慢地提高和改善,但是这种上升仍然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性。
第三,就整体情况而言,已实现的金融规模、要素供给、市场需求和城市环境都会对城市的金融集聚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
第四,考虑不同金融集聚度下的各影响因素的大小和变化趋势,结果发现金融集聚发展最大的动力来源于产业内部,由金融规模经济等带来的好处是持续的,过去已实现的金融集聚会对未来产生影响,并且金融集聚度越高,这种内在驱动力越大。
第五,针对影响金融集聚的外部因素,对于大连、福州等中低度金融集聚城市,主要是要素供给和城市环境推动金融集聚;对于北京、上海和深圳等高度金融集聚城市,主要是市场需求拉动金融集聚,体现出一种“轮式模式”。
参考文献(略)


想毕业,找代写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咨询
QQ在线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