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DI对中国产品出口持续时间的影响探讨
时间:2023-02-03 来源:www.www.jbevzenko.com
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本文在以往文献的基础上,采用CEPII-BACI数据库2005—2017年HS6分位产品数据,选择18个中国主要OFDI的东道国(地区),利用生存分析法估算中国向这些国家(地区)的出口持续时间,检验测算OFDI对中国出口生存能力的影响。
1绪论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进出口总额的全球排名从第32位跃至首位,与200多个国家建立了贸易伙伴关系。2020年在世界贸易受到新冠疫情巨大冲击的情况下仍然实现了32.15万亿元的进出口,成为世界上唯一货物进出口贸易正稳步增长的经济体。在“量”上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出口大国,但在“质”上离出口强国的标准仍有不小的差距(Feenstra、Romalis,2014;谢申祥等,2018),在国际分工中也处于价值链附加值较低的位置(李玉峰等,2015;黄先海、张胜利,2019),提高出口质量已成为中国从出口大国走向出口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外贸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毋庸置疑,提升产品质量、开拓新市场、实现出口多元化对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有目共睹,延长出口持续期也能拉动经济的增长潜能(Brenton et al.,2010;Besedes、Prusa,2011)。如果产品频繁退出或流入国际市场,不但无法保证产出的正常增长速度,还会提高企业的成本,本质上说,出口持续时间是出口增长“集约边际”的主要构成因素,而集约边际则是贸易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Besedes、Prusa,2006;Brenton、Newfarmer,2007)。由此,贸易生存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无论理论阐释还是实证检验,绝大多数的研究得出了较为统一的结论,即建立在长期频繁的贸易往来的合作关系和契约的基础上促进贸易各方之间建立诚信关系(McMillan、Woodruff,1999;李涛、李红,2004),延长出口持续时间有益于企业提高出口学习效应,提升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贸易关系的稳定性带动出口贸易的稳步发展(Besedes、Prusa,2011,Bertrand、Betschinger,2016,陈勇兵等,2012;赵春明等,2016)。当然,出口持续时间也存在着显著的国家、市场以及产品的异质性。
1.2文献综述
1.2.1关于出口持续时间的研究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假设贸易关系在建立后会继续存在,而很少讨论贸易中断及影响贸易中断的因素,最早提及持续时间问题的文献是在20世纪80年代(Baldwin,1988,1990;Dixit,1989)。Besedes et al(2006)是首位提出贸易持续时间这一概念并进行实证研究的学者。他利用1972—2001年的美国微观进口数据,发现美国产品进口关系并不稳定,进口贸易持续时间平均只有2~4年,近5成的贸易关系在一年后就退出国际市场,5年后只剩20%的贸易关系还在维持。受其启发,其他学者陆续开始研究各国的出口持续时间。国内外学者利用微观数据对于不同国家或经济体的双边贸易关系进行研究,都得到了类似的结论,即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生存时间都非常短暂,并且存在负时间依赖性(Nitsch,2009;Brenton,2010;Hess、persson,2011;Gullstrand,2015;邵军,2011;陈勇兵,2012;张鹏辉,2020;胡馨月等,2021)。 Besedes et al(2008)以中北美出口为研究对象,Nitsch(2009)以德国进口为研究对象,Hess et al(2011)以欧盟为研究对象,Obashi(2010)、Besedeet al(2010)分别将东亚及拉美国家的进出口为研究对象,这些学者研究了各个国家的生存持续时间问题,最终研究结果相似,样本国家生存率低,生存时间短。Brenton(2009)从更宏观的角度出发,以发展中国家为样本国家,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关系非常不稳定,生存持续时间短,生存中位数不足2年,5年后,67%的双边贸易关系会被中断,退出国际市场。
2 OFDI与产品出口持续时间的理论基础和作用机制
2.1对外直接投资相关理论
2.1.1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由英国邓宁教授(1976)首次提出和倡导,在之后出版的《国际生产和国际公司》中系统阐述。该理论认为,跨国企业的国际经营决策是由企业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决定的,三组变量的不同组合决定了跨国公司对出口贸易、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转移等的选择。其中,企业优势可以理解为该企业拥有或者获得国外企业所没有的独特优势,比如生产能力、产品技术、企业规模、组织管理能力等,拥有企业优势条件的企业才会有直接投资的决策;内部化优势是为了解决存在垄断竞争或寡头竞争垄断等不完全市场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局面,企业会选择将自身所拥有的资产内部化,以维持企业优势;区位优势则指对于东道国的客观存在的投资环境是有利于投资者的跨国企业发展的,比如东道国的劳动力成本、市场潜力、关税壁垒等因素都是投资国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影响因素。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要素禀赋理论、垄断优势理论等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关于跨国公司的片面性和不完备性,对于更加深入研究经济现象并提出充分的解释力,被誉为解释跨国公司行为的通论,为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借鉴。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该理论分析方法是静态的,没有加入动态变化的分析,且该理论的没有很好区分重点和次要内容;研究对象是发达国家,对于技术能力欠缺的发展中国家的OFDI动机解释力不足,但这些不足并不妨碍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经典理论。
2.2出口持续时间相关理论
2.2.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弗农在1966年首次提出。弗农认为,产品从初次进入市场到被迫离开市场,要经历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不同的阶段。产品引进期是产品试探性初进入市场,消费者对产品缺乏认知,且需求未得验证,用户少,产品生产批量有限,因此产品的利润率低;产品成长阶段指产品在初步进入市场成功后进入的下一个阶段。成长阶段,用户对产品逐渐熟悉,用户规模扩大,生产成本得到控制,利润增速快。但是产品的竞争增多;之后会进入产品成熟阶段,此时产品市场接近饱和,用户增速减缓,逐渐趋于稳定,利润持续升高,但此时却是竞争最激烈的时候;最后是产品进入衰退期,逐渐淘汰,被迫退出市场的阶段。该阶段最后可能因为替代品性能更好,价格更低,产品慢慢的被替代品取代,导致用户流失,利润逐步降低,最终企业无利可图不得不退出市场。
不同国家经济水平差异带来相应的技术水平的不同,自然而然,生产产品的生命周期的时间长短和过程会有所差异,导致在同一个国际市场,因为产品所处周期阶段不同,不同国家产品竞争力也相差巨大,导致了国际贸易的发生和各国比较优势的转移。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的演变规律,不管是进口还是出口,一国都需要了解本国和目的地国的产品生命周期从而找准时机,塑造自己的比较优势,进而决定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贸易持续时间。因此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基于产品发展阶段的差异性阐述了贸易产生的缘由,预测了跟随时间变动而相应变化的贸易模式,从产品层面上为出口贸易关系持续时间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但这种贸易模式的变化阶段所需时间较长,变化程度缓慢,对于国际市场中产生的短暂贸易持续期不能有很强的解释力。
3中国OFDI和出口持续时间现状分析............................18
3.1中国OFDI发展现状......................18
3.1.1中国OFDI发展历程和国际地位变化.................18
3.1.2中国OFDI的地区分布............................20
4 OFDI影响产品出口持续时间的实证分析.......................30
4.1计量模型设定......................30
4.1.1模型选取.........................30
4.1.2模型设定...............................32
5结论及政策建议.............................43
5.1结论.........................43
5.2政策建议............................43
4 OFDI影响产品出口持续时间的实证分析
4.1计量模型设定
4.1.1模型选取
在现有的文献实证中,Cox比例风险模型、加速失效时间模型(AFT模型)和离散时间生存分析模型都被很多学者应用于分析生存持续时间影响因素。
Besedes(2006)首次对出口持续时间进行实证的学者,将医学学者使用的生存分析法应用到贸易领域,关注贸易生存持续时间长短的问题。他选取微观产品数据,应用K-M生存分析法对美国生存时间进行描述性分析,但是因为贸易持续时间、贸易中断现象并不能用传统贸易理论进行有力解释,于是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贸易持续时间的因素,直到现在很多学者还是沿袭此方法来研究生存持续时间的各种影响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是半参数模型,以前是应用在医学中用来研究某一时点多个特征对死亡率的影响,但是这个模型存在几个问题:
(1)离散的贸易数据问题,在使用模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需要统计每个产品或企业的贸易时间段,但因为贸易关系存在中断的情况,因此很多贸易的持续时间段是离散数据,而Cox比例风险模型应用的数据默认是连续时间的,离散时间特点的贸易数据会使Cox模型回归系数产生偏误而影响回归结果的准确性。
(2)不可观测的影响因素。在研究分析影响生存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时,基本是很难将所有的影响因素都囊括其中,而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时,因为模型获取影响因素的不全面,很多变量没有观测,导致进行回归分析时产生估计偏差。 5结论及政策建议
5.1结论
本文在以往文献的基础上,采用CEPII-BACI数据库2005—2017年HS6分位产品数据,选择18个中国主要OFDI的东道国(地区),利用生存分析法估算中国向这些国家(地区)的出口持续时间,检验测算OFDI对中国出口生存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
(1)中国向主要OFDI东道国的出口持续时间中位数为2年,平均时间为4.95年,1年以后30%的双边贸易关系失败,5年后超过70%的贸易关系结束,出口持续时间短,但与前期研究成果相比,中国出口持续能力有所提升。
(2)OFDI提高了中国与东道国双边贸易关系风险率,缩短了向这些国家出口的持续时间,呈现出投资与贸易的替代关系。
(3)OFDI对不同类型产品出口持续时间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抑制作用最大,其次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初级产品。
(4)OFDI对发达国家(地区)的出口持续时间的抑制程度低于发展中国家。
显然,本文通过实证得出了OFDI缩短了中国出口产品的持续时间,形成投资对贸易的替代关系的结论,与第二章中OFDI影响产品出口持续时间的作用机制的分析结果相反。这个结论显示了当前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面临着生存困难,也说明OFDI影响中国出口持续时间的机制存在着一定的堵点和障碍,需要中国政府和企业做出改变,理顺OFDI影响中国出口持续时间的机制,打通堵点。
参考文献(略)
1绪论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进出口总额的全球排名从第32位跃至首位,与200多个国家建立了贸易伙伴关系。2020年在世界贸易受到新冠疫情巨大冲击的情况下仍然实现了32.15万亿元的进出口,成为世界上唯一货物进出口贸易正稳步增长的经济体。在“量”上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出口大国,但在“质”上离出口强国的标准仍有不小的差距(Feenstra、Romalis,2014;谢申祥等,2018),在国际分工中也处于价值链附加值较低的位置(李玉峰等,2015;黄先海、张胜利,2019),提高出口质量已成为中国从出口大国走向出口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外贸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毋庸置疑,提升产品质量、开拓新市场、实现出口多元化对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有目共睹,延长出口持续期也能拉动经济的增长潜能(Brenton et al.,2010;Besedes、Prusa,2011)。如果产品频繁退出或流入国际市场,不但无法保证产出的正常增长速度,还会提高企业的成本,本质上说,出口持续时间是出口增长“集约边际”的主要构成因素,而集约边际则是贸易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Besedes、Prusa,2006;Brenton、Newfarmer,2007)。由此,贸易生存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无论理论阐释还是实证检验,绝大多数的研究得出了较为统一的结论,即建立在长期频繁的贸易往来的合作关系和契约的基础上促进贸易各方之间建立诚信关系(McMillan、Woodruff,1999;李涛、李红,2004),延长出口持续时间有益于企业提高出口学习效应,提升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贸易关系的稳定性带动出口贸易的稳步发展(Besedes、Prusa,2011,Bertrand、Betschinger,2016,陈勇兵等,2012;赵春明等,2016)。当然,出口持续时间也存在着显著的国家、市场以及产品的异质性。
1.2文献综述
1.2.1关于出口持续时间的研究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假设贸易关系在建立后会继续存在,而很少讨论贸易中断及影响贸易中断的因素,最早提及持续时间问题的文献是在20世纪80年代(Baldwin,1988,1990;Dixit,1989)。Besedes et al(2006)是首位提出贸易持续时间这一概念并进行实证研究的学者。他利用1972—2001年的美国微观进口数据,发现美国产品进口关系并不稳定,进口贸易持续时间平均只有2~4年,近5成的贸易关系在一年后就退出国际市场,5年后只剩20%的贸易关系还在维持。受其启发,其他学者陆续开始研究各国的出口持续时间。国内外学者利用微观数据对于不同国家或经济体的双边贸易关系进行研究,都得到了类似的结论,即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生存时间都非常短暂,并且存在负时间依赖性(Nitsch,2009;Brenton,2010;Hess、persson,2011;Gullstrand,2015;邵军,2011;陈勇兵,2012;张鹏辉,2020;胡馨月等,2021)。 Besedes et al(2008)以中北美出口为研究对象,Nitsch(2009)以德国进口为研究对象,Hess et al(2011)以欧盟为研究对象,Obashi(2010)、Besedeet al(2010)分别将东亚及拉美国家的进出口为研究对象,这些学者研究了各个国家的生存持续时间问题,最终研究结果相似,样本国家生存率低,生存时间短。Brenton(2009)从更宏观的角度出发,以发展中国家为样本国家,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关系非常不稳定,生存持续时间短,生存中位数不足2年,5年后,67%的双边贸易关系会被中断,退出国际市场。
2 OFDI与产品出口持续时间的理论基础和作用机制
2.1对外直接投资相关理论
2.1.1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由英国邓宁教授(1976)首次提出和倡导,在之后出版的《国际生产和国际公司》中系统阐述。该理论认为,跨国企业的国际经营决策是由企业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决定的,三组变量的不同组合决定了跨国公司对出口贸易、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转移等的选择。其中,企业优势可以理解为该企业拥有或者获得国外企业所没有的独特优势,比如生产能力、产品技术、企业规模、组织管理能力等,拥有企业优势条件的企业才会有直接投资的决策;内部化优势是为了解决存在垄断竞争或寡头竞争垄断等不完全市场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局面,企业会选择将自身所拥有的资产内部化,以维持企业优势;区位优势则指对于东道国的客观存在的投资环境是有利于投资者的跨国企业发展的,比如东道国的劳动力成本、市场潜力、关税壁垒等因素都是投资国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影响因素。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要素禀赋理论、垄断优势理论等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关于跨国公司的片面性和不完备性,对于更加深入研究经济现象并提出充分的解释力,被誉为解释跨国公司行为的通论,为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借鉴。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该理论分析方法是静态的,没有加入动态变化的分析,且该理论的没有很好区分重点和次要内容;研究对象是发达国家,对于技术能力欠缺的发展中国家的OFDI动机解释力不足,但这些不足并不妨碍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经典理论。
2.2出口持续时间相关理论
2.2.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弗农在1966年首次提出。弗农认为,产品从初次进入市场到被迫离开市场,要经历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不同的阶段。产品引进期是产品试探性初进入市场,消费者对产品缺乏认知,且需求未得验证,用户少,产品生产批量有限,因此产品的利润率低;产品成长阶段指产品在初步进入市场成功后进入的下一个阶段。成长阶段,用户对产品逐渐熟悉,用户规模扩大,生产成本得到控制,利润增速快。但是产品的竞争增多;之后会进入产品成熟阶段,此时产品市场接近饱和,用户增速减缓,逐渐趋于稳定,利润持续升高,但此时却是竞争最激烈的时候;最后是产品进入衰退期,逐渐淘汰,被迫退出市场的阶段。该阶段最后可能因为替代品性能更好,价格更低,产品慢慢的被替代品取代,导致用户流失,利润逐步降低,最终企业无利可图不得不退出市场。
不同国家经济水平差异带来相应的技术水平的不同,自然而然,生产产品的生命周期的时间长短和过程会有所差异,导致在同一个国际市场,因为产品所处周期阶段不同,不同国家产品竞争力也相差巨大,导致了国际贸易的发生和各国比较优势的转移。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的演变规律,不管是进口还是出口,一国都需要了解本国和目的地国的产品生命周期从而找准时机,塑造自己的比较优势,进而决定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贸易持续时间。因此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基于产品发展阶段的差异性阐述了贸易产生的缘由,预测了跟随时间变动而相应变化的贸易模式,从产品层面上为出口贸易关系持续时间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但这种贸易模式的变化阶段所需时间较长,变化程度缓慢,对于国际市场中产生的短暂贸易持续期不能有很强的解释力。
3中国OFDI和出口持续时间现状分析............................18
3.1中国OFDI发展现状......................18
3.1.1中国OFDI发展历程和国际地位变化.................18
3.1.2中国OFDI的地区分布............................20
4 OFDI影响产品出口持续时间的实证分析.......................30
4.1计量模型设定......................30
4.1.1模型选取.........................30
4.1.2模型设定...............................32
5结论及政策建议.............................43
5.1结论.........................43
5.2政策建议............................43
4 OFDI影响产品出口持续时间的实证分析
4.1计量模型设定
4.1.1模型选取
在现有的文献实证中,Cox比例风险模型、加速失效时间模型(AFT模型)和离散时间生存分析模型都被很多学者应用于分析生存持续时间影响因素。
Besedes(2006)首次对出口持续时间进行实证的学者,将医学学者使用的生存分析法应用到贸易领域,关注贸易生存持续时间长短的问题。他选取微观产品数据,应用K-M生存分析法对美国生存时间进行描述性分析,但是因为贸易持续时间、贸易中断现象并不能用传统贸易理论进行有力解释,于是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贸易持续时间的因素,直到现在很多学者还是沿袭此方法来研究生存持续时间的各种影响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是半参数模型,以前是应用在医学中用来研究某一时点多个特征对死亡率的影响,但是这个模型存在几个问题:
(1)离散的贸易数据问题,在使用模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需要统计每个产品或企业的贸易时间段,但因为贸易关系存在中断的情况,因此很多贸易的持续时间段是离散数据,而Cox比例风险模型应用的数据默认是连续时间的,离散时间特点的贸易数据会使Cox模型回归系数产生偏误而影响回归结果的准确性。
(2)不可观测的影响因素。在研究分析影响生存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时,基本是很难将所有的影响因素都囊括其中,而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时,因为模型获取影响因素的不全面,很多变量没有观测,导致进行回归分析时产生估计偏差。 5结论及政策建议
5.1结论
本文在以往文献的基础上,采用CEPII-BACI数据库2005—2017年HS6分位产品数据,选择18个中国主要OFDI的东道国(地区),利用生存分析法估算中国向这些国家(地区)的出口持续时间,检验测算OFDI对中国出口生存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
(1)中国向主要OFDI东道国的出口持续时间中位数为2年,平均时间为4.95年,1年以后30%的双边贸易关系失败,5年后超过70%的贸易关系结束,出口持续时间短,但与前期研究成果相比,中国出口持续能力有所提升。
(2)OFDI提高了中国与东道国双边贸易关系风险率,缩短了向这些国家出口的持续时间,呈现出投资与贸易的替代关系。
(3)OFDI对不同类型产品出口持续时间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抑制作用最大,其次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初级产品。
(4)OFDI对发达国家(地区)的出口持续时间的抑制程度低于发展中国家。
显然,本文通过实证得出了OFDI缩短了中国出口产品的持续时间,形成投资对贸易的替代关系的结论,与第二章中OFDI影响产品出口持续时间的作用机制的分析结果相反。这个结论显示了当前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面临着生存困难,也说明OFDI影响中国出口持续时间的机制存在着一定的堵点和障碍,需要中国政府和企业做出改变,理顺OFDI影响中国出口持续时间的机制,打通堵点。
参考文献(略)
相关阅读
- 对非援助对中国企业对非直接投资的影响思考2023-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