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教育管理思考--以A高校为例
时间:2022-08-28 来源:www.jbevzenko.com
本文是一篇创业管理论文,笔者认为创业观是开展创业活动的基础,它要求人们形成勇于创新和拼搏进取的思维模式,这是当前人才建设及培养的基本素质。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备受社会广泛关注,如果创业观的正确树立得不到有效解决,必将成为制约学生创新能力提升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阻碍因素。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高校
高等院校概念是:遵循国家政府的设置要求、审批流程给予创建的,利用普通高等学校、成人职业教育学院等进行全国统一招生,以普通高中毕业生为基点,创建高等教育的高校、全日制大学、独立学院、高等专科学校、广播传媒大学、开放大学、职工大学、业余大学、职工医学院、管理干部学院、教育学院和普通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普通学院等。
(二)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的概念来源于西方,根据《牛津现代英汉双解词典》的解释,它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进行从事事业、企业、商业等规划、活动、过程的教育;二是进行事业心、进取心、探索精神、开拓精神、冒险精神等心理品质的教育。美国百森学院的蒂蒙斯(JeffryA.Timmons)教授认为,学校的创业教育应该不同于社会上以解决生存问题为目的的就业培训,更不是一种“企业速成班教育”,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教育,应该着眼于为未来几代人设定的创业教育体系,蒂蒙斯的这种前瞻性的教育理念,实质上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教育创新。
有学者指出,“创业是指一个寻找机遇且进一步构建全新产品或服务、一并增强其潜在价值的繁杂过程。”14创业务必要具备时间与心血成本,担负经济、社会与精神风险,且获得经济方面的回馈、个人的愿望实现与独立自主能力。整体来看,创业是代表着某群体寻找机遇且创建新颖产品或服务、凸显其隐匿价值的一个繁杂历程,也就是说属于创业者创业观念形成前至企业发展的整个过程。
目前,人们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主要存在两种偏差:一是创办企业论,认为创业教育就是高等学校教会学生创办企业或开办公司;二是第二课堂论,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开展第二课堂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包括创新、创业设计大赛,创业企业家和创业风险投资家论坛,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创办科技园、创业园或孵化器等。实际上创业教育的核心是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而非简单的技能传授。
二、A高校创业教育管理现状
(一)问卷情况简介
为掌握高校创业教育管理的现状,本文以A高校大一行政管理专业、大四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为对象,重点研究其对创业的认识、创业技能的掌握路径、创业意向、对创业教育的需求以及大学具体推行创业教育活动的实际状况。本文通过自设的问卷调查表,通过不同专业、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随机筛选出大学的1200名研究对象,调查问卷发放、回收量、有效调查、无效问卷量各是1200、1183、1130、53份,有效率是94.16%。调查获得的具体数据如下:
1.学生对创业的理解
对于本调查问卷来说,学生对“创业”概念的理解是本研究开展的逻辑基础。为此,本问卷设计了如下内容: (二)A高校创业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1.创业教育管理理念存在的问题
创业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创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面对校门外的生活时,能够具备更好的生存技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然而在实际的教育中,高校通常还只是注重对学生择业与就业的培训和引导,却忽视了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部分地方政府和高校领导对创业教育战略意义缺乏明确认识,没有把创业教育当作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目标来理解,或者只是将其视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一项内容,致使创业教育在执行的过程中呈现出功利主义的价值倾向。
首先是高校管理者的认知偏差。高校管理者作为创业教育管理的具体实施者,在当下就业率频频下滑的压力下,盲目的鼓励大学生毕业后直接创业,但在教学时对创业的前期培训及创业相关知识点和经验等并未系统的传授,没有帮助学生们梳理好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互通关系。同时高校管理者在开拓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上也缺少有效的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辩证统一性。由于有这些认知方面的偏差,才会导致部分学校的创业教育发展缓慢。
其次是大学生自身的认知偏差。调查结果显示,会有很多学生认为只要有了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和资金就有了创业资本,而没有重视高等院校在创业教育中对于其能力和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大部分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并不会过多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而一心只看重学习成绩,注重学历但是不关心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很少有人知道大学生的课程中包含创业教育这门课程。所以从某些角度说明大学生的课程里对于创业教育的普及面还不够,高校还没有形成浓厚的教育氛围,这也导致了学生对创业认知存在偏差。许多学生会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弱,成绩一般无法涉足创业这一领域。他们无法意识到开设创业教育的课程就是为了提高他们的创业技能,挖掘他们的创业激情,更无法意识到这是在为实现他们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打好良好的基础。
三、高校创业教育管理改进策略................................20
(一)加大对创业教育的政策支持和保障力度.................20
(二)健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21
(三)构建创业实践平台.................................22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24
(五)转变创业教育管理理念......................25
结语......................30
三、高校创业教育管理改进策略
(一)加大对创业教育的政策支持和保障力度
政府应直面创业必将成为大学生职业选项的客观实际,针对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专业划分过细、过分重视考试成绩、教学方法陈旧、政治思想工作与专业教育脱节等问题,顺应社会转型和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创业浪潮及创业者群体大众化的现实,以创业教育作为突破口推动教育改革。
首先,要明确高职高专、本科、研究生等不同阶段创业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纳入到各级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指标体系当中。
其次,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年度报告制度,以此为基础,完善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预警、退出管理办法,探索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和以创业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调整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及就业需求紧密对接。继续深入实施“卓越计划”、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等,多种形式举办创业教育实验班,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积极吸引社会资源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投入创业人才培养。 再次,有效、有序地利用财政和社会资金,支持高校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要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多渠道统筹安排资金,支持创业教育的教学,资助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如,可以设立大学生创业教育奖励基金,用于奖励对创新创业教育作出贡献的单位;也可以允许各部委属高校使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中的部分资金资助品学兼优且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进行创业活动。同时,鼓励社会组织、公益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设立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以多种形式向自主创业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继续实施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和服务措施,重点支持大学生到新兴产业创业。
结语
高校是当前各国培养人才的核心场所,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更为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及创业能力等培养,只有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具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意识,能打破传统就业观的制约并参与到社会竞争中,从而以更好心态积极主动迎接来自时代及社会的挑战。虽然高校在转变教育观念过程中承担着重要作用,但光靠一己之力来创新教育观念并提升学生创新及创业思维是不现实的,需要政府、社会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才能使其得以实现。
创业观是开展创业活动的基础,它要求人们形成勇于创新和拼搏进取的思维模式,这是当前人才建设及培养的基本素质。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备受社会广泛关注,如果创业观的正确树立得不到有效解决,必将成为制约学生创新能力提升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阻碍因素。在发挥政府导向作用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激发社会所有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得人们对于就业、创业的概念形成正确的认识,只有转变就业观念才能从根本上破解当前就业难题。从我国当前就业现状来看,大部分学生还是以直接就业为第一选项,只有为数不多的学生进行创业。但也有部分学生在工作一段时后,随着其对社会及就业观等认识的调整会重新选择进行创业。由此可见,转变就业及创业观念并不只是针对刚毕业的大学生,它对于已经参加工作的就职人员同样适用。
参考文献(略)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高校
高等院校概念是:遵循国家政府的设置要求、审批流程给予创建的,利用普通高等学校、成人职业教育学院等进行全国统一招生,以普通高中毕业生为基点,创建高等教育的高校、全日制大学、独立学院、高等专科学校、广播传媒大学、开放大学、职工大学、业余大学、职工医学院、管理干部学院、教育学院和普通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普通学院等。
(二)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的概念来源于西方,根据《牛津现代英汉双解词典》的解释,它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进行从事事业、企业、商业等规划、活动、过程的教育;二是进行事业心、进取心、探索精神、开拓精神、冒险精神等心理品质的教育。美国百森学院的蒂蒙斯(JeffryA.Timmons)教授认为,学校的创业教育应该不同于社会上以解决生存问题为目的的就业培训,更不是一种“企业速成班教育”,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教育,应该着眼于为未来几代人设定的创业教育体系,蒂蒙斯的这种前瞻性的教育理念,实质上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教育创新。
有学者指出,“创业是指一个寻找机遇且进一步构建全新产品或服务、一并增强其潜在价值的繁杂过程。”14创业务必要具备时间与心血成本,担负经济、社会与精神风险,且获得经济方面的回馈、个人的愿望实现与独立自主能力。整体来看,创业是代表着某群体寻找机遇且创建新颖产品或服务、凸显其隐匿价值的一个繁杂历程,也就是说属于创业者创业观念形成前至企业发展的整个过程。
目前,人们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主要存在两种偏差:一是创办企业论,认为创业教育就是高等学校教会学生创办企业或开办公司;二是第二课堂论,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开展第二课堂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包括创新、创业设计大赛,创业企业家和创业风险投资家论坛,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创办科技园、创业园或孵化器等。实际上创业教育的核心是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而非简单的技能传授。
二、A高校创业教育管理现状
(一)问卷情况简介
为掌握高校创业教育管理的现状,本文以A高校大一行政管理专业、大四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为对象,重点研究其对创业的认识、创业技能的掌握路径、创业意向、对创业教育的需求以及大学具体推行创业教育活动的实际状况。本文通过自设的问卷调查表,通过不同专业、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随机筛选出大学的1200名研究对象,调查问卷发放、回收量、有效调查、无效问卷量各是1200、1183、1130、53份,有效率是94.16%。调查获得的具体数据如下:
1.学生对创业的理解
对于本调查问卷来说,学生对“创业”概念的理解是本研究开展的逻辑基础。为此,本问卷设计了如下内容: (二)A高校创业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1.创业教育管理理念存在的问题
创业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创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面对校门外的生活时,能够具备更好的生存技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然而在实际的教育中,高校通常还只是注重对学生择业与就业的培训和引导,却忽视了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部分地方政府和高校领导对创业教育战略意义缺乏明确认识,没有把创业教育当作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目标来理解,或者只是将其视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一项内容,致使创业教育在执行的过程中呈现出功利主义的价值倾向。
首先是高校管理者的认知偏差。高校管理者作为创业教育管理的具体实施者,在当下就业率频频下滑的压力下,盲目的鼓励大学生毕业后直接创业,但在教学时对创业的前期培训及创业相关知识点和经验等并未系统的传授,没有帮助学生们梳理好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互通关系。同时高校管理者在开拓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上也缺少有效的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辩证统一性。由于有这些认知方面的偏差,才会导致部分学校的创业教育发展缓慢。
其次是大学生自身的认知偏差。调查结果显示,会有很多学生认为只要有了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和资金就有了创业资本,而没有重视高等院校在创业教育中对于其能力和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大部分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并不会过多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而一心只看重学习成绩,注重学历但是不关心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很少有人知道大学生的课程中包含创业教育这门课程。所以从某些角度说明大学生的课程里对于创业教育的普及面还不够,高校还没有形成浓厚的教育氛围,这也导致了学生对创业认知存在偏差。许多学生会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弱,成绩一般无法涉足创业这一领域。他们无法意识到开设创业教育的课程就是为了提高他们的创业技能,挖掘他们的创业激情,更无法意识到这是在为实现他们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打好良好的基础。
三、高校创业教育管理改进策略................................20
(一)加大对创业教育的政策支持和保障力度.................20
(二)健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21
(三)构建创业实践平台.................................22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24
(五)转变创业教育管理理念......................25
结语......................30
三、高校创业教育管理改进策略
(一)加大对创业教育的政策支持和保障力度
政府应直面创业必将成为大学生职业选项的客观实际,针对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专业划分过细、过分重视考试成绩、教学方法陈旧、政治思想工作与专业教育脱节等问题,顺应社会转型和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创业浪潮及创业者群体大众化的现实,以创业教育作为突破口推动教育改革。
首先,要明确高职高专、本科、研究生等不同阶段创业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纳入到各级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指标体系当中。
其次,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年度报告制度,以此为基础,完善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预警、退出管理办法,探索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和以创业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调整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及就业需求紧密对接。继续深入实施“卓越计划”、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等,多种形式举办创业教育实验班,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积极吸引社会资源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投入创业人才培养。 再次,有效、有序地利用财政和社会资金,支持高校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要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多渠道统筹安排资金,支持创业教育的教学,资助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如,可以设立大学生创业教育奖励基金,用于奖励对创新创业教育作出贡献的单位;也可以允许各部委属高校使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中的部分资金资助品学兼优且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进行创业活动。同时,鼓励社会组织、公益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设立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以多种形式向自主创业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继续实施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和服务措施,重点支持大学生到新兴产业创业。
结语
高校是当前各国培养人才的核心场所,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更为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及创业能力等培养,只有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具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意识,能打破传统就业观的制约并参与到社会竞争中,从而以更好心态积极主动迎接来自时代及社会的挑战。虽然高校在转变教育观念过程中承担着重要作用,但光靠一己之力来创新教育观念并提升学生创新及创业思维是不现实的,需要政府、社会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才能使其得以实现。
创业观是开展创业活动的基础,它要求人们形成勇于创新和拼搏进取的思维模式,这是当前人才建设及培养的基本素质。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备受社会广泛关注,如果创业观的正确树立得不到有效解决,必将成为制约学生创新能力提升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阻碍因素。在发挥政府导向作用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激发社会所有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得人们对于就业、创业的概念形成正确的认识,只有转变就业观念才能从根本上破解当前就业难题。从我国当前就业现状来看,大部分学生还是以直接就业为第一选项,只有为数不多的学生进行创业。但也有部分学生在工作一段时后,随着其对社会及就业观等认识的调整会重新选择进行创业。由此可见,转变就业及创业观念并不只是针对刚毕业的大学生,它对于已经参加工作的就职人员同样适用。
参考文献(略)
相关阅读
- 创业管理论文:金轮科创油淬火钢丝项目商业计划书2015-09-14
- 高校毕业生择业信息源对于择业意向的影响研究2015-10-12
- 鑫和投资的运营创业管理与发展策略研究2018-02-01
- 农行景德镇分行信货风险管理研究2018-02-13
- 创业机会识别管理对创业职业转换决策的效应研究2020-02-27
- 基于政府管理视角下的孝感市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管...2020-03-15
- 创业管理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要求多少字?要求3万...2020-04-09
- 民办高校创业基地管理研究--以郑州科技学院为例2020-04-20
- 创业成长型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管理研究2020-05-01
- 福州CA免漆家具有限公司创业计划管理研究2020-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