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对会计资料披露质量的影响
时间:2015-01-24 来源:www.www.jbevzenko.com
1引言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资本市场能否健康发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信息的质量,可是近些年来,西方一系列上市公司的舞弊案件频频曝光,使得整个世界资本市场笼罩在会计信息造假的阴影之中。如美国的石油巨头安然公司、第二大长途电话和数据服务公司世界通信公司、办公设备巨头施乐公司、全球第三大药品制造商默克公司、军工巨头诺斯罗普公司和法国的威旺迪公司等国际大公司由于会计信息造假而纷纷落马,华尔街长期存在的一些积弊暴露出来,股票投资者的信心接近崩馈,股市大幅度下滑,给投资者和债权人造成数万亿美元的损失,这些案件发生之后,美国资本市场监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打击美国国内的会计信息造假,净化会计信息市场,保证美国资本市场健康地发展,作为一个里程碑,美国2002年颁布了《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该法案在会计职业监管、公司治理、证券市场监督等方面作出了许多新的规定,进一步要求上市公司披露数量更多、透明度更高的会计信息。
再纵观我国国内的资本市场状况,我国资本市场自20世纪90年代初成立以来,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市场力量,但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容量的不断扩张,公司财务危机、股价过度波动、虚假披露、内幕交易、大股东利益侵占、大户和机构操纵事件等证券市场违规行为也频繁发生,其中,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最为突出。早在1992年,中国资本市场就曝出深圳原野事件,从1996年起,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的事件不断增多,有学者指出,中国有15%的上市公司曾发生过丑闻。典型的会计信息造假公司还有琼民源、银广夏红光实业、郑百文、麦科特、东方钢炉、大庆联谊、ST猴王、蓝田股份和黎明股份等。这些事件严重侵害了资本市场发展和投资者权益,极大挫伤了广大投资者的信心,使资本市场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公平”、“公正"和"公开”原则受到极大的挑战。这无疑损害了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阻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
1.2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文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在了解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成果的基础上,从公司治理的理论和会计信息披露的概念出发,分别阐述了公司的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假设,指出导致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随后本文利用Logistic模型找出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有显著影响的公司治理因素,并针对这些方面提出了提高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治理对策。
.........................
2文献综述
2.1股权结构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
关于公司的股权结构与会计信息披露相关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股权集中度、管理层持股和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上。
Randall Morck等(2000)发现股权集中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有可能出现“利益协同效应”,即“1+1>2”,使得控股股东与小股东的利于趋于一致,小股东便不容易产生“搭便车“的问题,这种情况也是对企业来说利益最大化的理想情况,有利于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实现委托代理关系的平衡,从而有利于披露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崔学刚(2004)指出公司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能提高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高明华、蔡卫星、曾诚(2010)利用200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相关数据进行的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度高的大股东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更多的是正向的监督效应,而上市公司的外部大股东并没有发挥向控股股东和管理层提供有效监督进而改善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作用。
对于管理层持股,不同的学者则得出不尽相同的研究结论。Warfield等(1995)指出管理层持股较高的公司投入与回报关系更显著,原因在于管理层持股会降低代理人成本,同时更加关注公司的盈利能力,加强对经理人员的监督,从而减少经理人员的操纵盈利数字的可能性,最终使得信息披露更加透明,即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信息披露水平呈正相关关系。Beasly (1996)研究指出,管理层持股比例增加时,他们会更加有效的监督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但是当这一比例超过一定的限度之后,则可能会引起相反的后果,即管理人员更倾向于利用自己手中绝对的权利,进行会计信息造假以谋取私人利益,从而导致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下降。而Eng和Mak (2003)的研究结果则显示,管理层持股比例越低,政府持股比例越高,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越高,企业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越高,而大股东持股比例则与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无明显的相关关系。
..........................
2.2董事会特征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
在董事会特征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影响方面的文献,大致是从董事会独立董事的比例、董事会的规模、董事长与经理是否两职合一等几个不同的方面展幵研究的。
Beasley Marks(1996)认为董事会的规模越大,则财务报告造假的现象越可能发生,但是外部董事可以有效避免这一情况,而且随着外部董事比例和任期的增加、外部董事所任职公司数目的减少,这种财务造假的现象则越少发生。Jensen(1993)研究得出的结论一致,文章中指出董事会的规模越大,其力量就会越分散,也更容易被经理人员所左右,而董事会的规模越小,则董事力量便会越集中,故而不容易受经理人员的左右,监控作用也得以更好的进行发挥。Forker (1992)以美国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表明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成正相关关系,但这种关系并不十分显著,他同时指出,公司董事会中审计委员会和非执行董事的加入会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MolzR(1998)认为当公司的董事长同时兼任总经理时,更容易控制公司,并更倾向于披露有利的信息,造成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下降。Chen和Jaggi (2000)以香港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比例越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就越高,二者成显著地正相关关系,并且这种正相关的关系在非家族企业中表现的更为明显,除此之外,研究还发现公司盈利水平、股权集中度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知名度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之间呈反向关系。Xie等(2003)以282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随着董事会独立董事比例的增大,公司盈余操纵的行为就会越少;公司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以及审计委员会成员的背景都与公司的盈余操纵的行为有关;公司的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活动的更加积极和频繁,则也可以减少公司的盈余操纵行为的发生。
.......................
3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11
3.1相关概念................11
3.1.1公司治理的含义..........11
4实证研究设计...........21
4.1假设的提出 ..................21
4.1.1内部治理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21
5实证研究结果及分析.............30
5.1描述性统计与分析.................30
5.2相关性分析................32
5实证研究结果及分析
5.1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为了更加清晰的展示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把模型中设计的相关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首先表5-1是对选取样本的被解释变量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近三年情况的统计分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2009年至2011年这三年会计信息披露考评结果相差不大,各等级所占比例情况较为稳定。其中评级为良好的企业占据比例最大,三年均在70%左右,其次是评级为合格的企业,占据18%左右,再次是优秀的企业,占据12%左右,而不合格的企业占据比例最小,三年均不超过2%。虽然,信息披露评级为不合格的企业最少,但是并不能说明信息披露的水平较高,因为评级为优秀的企业也并不多,只占十分之一,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尚且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
6研究结论与政策意见
6.1研究结论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研究了公司内外部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得出了以下结论:
1、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1)股权结构方面,股权集中度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呈显著性正相关。说明股权的集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根据委托代理理论,良好的监督机制是公司健康发展、提高绩效并确保资金、资源流向公司的重要保障,对转轨时期的经济而言,内部控制人现象的存在,使得股东对经营者或公司内部控制人的监督更为重要,尽管国家或相关组织机构通过法律规定或者其他途径,如在公司中规定必须成立监事会,由独立审计机构审计公司财务状况,信息公开披露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监督经营者或内部控制者,但真正直接有效的监督仍是来自股东的监督。而股权结构影响着股东的监督,最终影响公司的绩效。
(2)董事会特征方面,董事长和总经理能否兼职问题会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在两权分离度的现代公司,代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总经理为代表的管理层与股东的利益冲突上,利用董事会来监督总经理,是股东维护自身利益最直接有效的一种机制。而且董事会与总经理的各自独立,还有利于平衡外部董事在董事会中的地位,这样可以通过加强董事会的监管职能来规避总经理在制定决策、分配利益上独断专权的风险。从而保证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维护各方利益者的利益。
参考文献(略)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