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上市企业集团资金风险与公司治理的现状分析
时间:2015-01-24 来源:www.www.jbevzenko.com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目前,中国经济仍然保持快速增长,据统计数据显示,2012 年我国实现 GDP 总额519470.10 亿元,同比增长了 9.8%,而且近 5 年 GDP 的平均增长率已然超过 12%。但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对企业各方面的竞争实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进一步接轨,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企业逐渐成为我国企业的直接竞争对手,这就促使我国企业需要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不断完善自身经营管理,提升自己的竞争实力。
在我国众多的经济体中,民营经济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对扩大就业、活跃市场、收入分配、社会稳定都做出了重大贡献。据报告显示,2011 年前 10 个月,我国新增就业 1082 万人,而民营企业中仅私营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已超过 800 万个。不仅如此,民营经济还大大增加了政府收入,在一些地方,民营经济税收比重已经占到了地方财政收入比重的 60%以上。特别是近年来,国家鼓励并扶持民营企业上市,大量的民营企业通过创业板或中小板走入金融市场。民营上市公司作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先锋军,并逐渐成为了我国金融市场的核心主体。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往往具有创新性并充满活力,能够快速的发展壮大。但是另一方面, 民营上市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内部经营管理水平低,筹资困难,过度负债经营、投资盲目等,这样就导致了企业风险大大提高,抗风险能力较低,尤其是财务风险。而财务风险是影响企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影响仍在蔓延,我国经济形势受世界经济的影响依然动荡不安,企业在这种环境下更需要加强其抗风险能力。而抗风险能力较弱的民营上市公司更需要通过完善其内部管理来有效防范和控制其面临的财务风险。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纵观国内外学者对财务风险的研究,主要是针对财务风险的概念、财务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以及对财务风险的控制等问题进行的探讨。而对于财务风险的控制,主要是从财务风险的成因出发,分析财务风险的形成机制,从而回避明显的风险因素,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而随着对财务风险研究的不断深化,学者们逐渐发现了公司治理对财务风险的重要影响,并从公司治理特征方面选取变量,对这些治理变量对财务风险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因此,本文主要回顾了国外和国内学者对财务风险与公司治理相关关系的研究。
1.2.1 国外学者研究评述
国外学者对公司治理对财务风险影响的研究起源比较早,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结论也都比较成熟。本文对这些研究成果的论述主要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董事会特征、高管激励和股权结构这 3 个维度进行展开。董事会特征方面的研究主要从董事会的构成及董事会的独立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董事会的构成包含外部董事和内部董事。公司董事会中内部董事人数越多,就会降低董事会对经理层的监管力度,而且内部董事较少的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决策也会使得管理层享有公司绝对的控制权,公司更容易陷入财务危机 (Judge 和 Zeithaml,1992)。持有相同观点的还有 Mallette 和 Fowler(1992)、Elloumi 和 Gueyie(2001),他们还通过实证检验对这一结论进行了验证,均证明了外部董事的比例越高,其公司经营的效率就会越高,财务危机产生可能性就会较小。Faley 等(2011)却认为较高的独立董事对企业的经营是不利的,独立董事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监督董事会行为上,公司许多创新项目难以被通过,进而影响企业绩效。Hwa-Hsien Hsu 和 Chloe Yu-Hsuan Wu(2013)以1997-2010 年间 117 家经营失败的英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董事会构成与公司失败之间的关系。发现当企业有比较高的灰色董事时,其失败的可能性比较小,相反独立董事的比例与企业失败的可能性显著正相关。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2.1 理论基础
2.1.1 委托代理理论
代理人即管理层追求的则是高薪金以及良好的个人声誉、崇高的社会地位等非货币性福利。比较典型的代理问题有:①公司规模最大化。Baumol(1959)认为,经理人员的经营目标是在满足公司要求的最低利润下实现销售收入的最大化。这主要是因为经理人员的工资在很多情况下是和公司规模直接相关的,而且这种相关度一般大于与企业利润的关联度。此外,经理人员会因为他们担任大规模公司的首脑而获得一些社会利益,比如他们的美誉度会上升,社会地位也会提升。但是这种情况下却很难同时满足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因而经理人员与股东之间就会存在利益冲突。②过度多元化。适当的多元化可以增强公司的战略竞争能力,并提高对股东的回报率,这对于股东来说是最有利的。但经理和股东对适度多元化的看法却不同。一般情况下,经理人员会比股东更倾向于追求多元化。首先,多元化能够扩大公司规模,为经理人员带来以上利益。其次,多元化可以减少经理人员的职业风险。主要是当公司经营业务趋于多元化时,就可以用经营好的项目来弥补经营差的业务,从而能保证经理人员的收益永远都不受损害。而且多元化可以为经理人员带来自由处置现金流的机会。③奢侈的在职消费。管理人员为获得其自身利益最大化,在任职期间,往往会出现过度的在职消费等问题,而这种行为对股东来说就是利益被损害。
但是在通常情况下,由于所有者不直接参与经营管理,即使经营成果不理想,所有者也很难判断这种后果到底是由于管理层经营不当还是由于非人为因素造成的。这样管理层就有可能利用其在信息上的优势,采取有悖于所有者利益的行为而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且还不用完全承担其行为产生的后果。“道德风险”的存在使得委托人的权益存在受损的可能性,即风险成本。因此,要克服“道德风险”的问题,降低委托人的风险成本,关键是要在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建立一种共赢机制,使他们能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
2.2 财务风险的相关概念
2.2.1 财务风险的涵义
刘恩禄和汤谷良(1989)提出了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他们认为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的过程中,当实际财务收益与预计收益发生背离时就会产生财务风险。汪平(2003)则认为,财务风险是企业因举债而造成的普通股股东增加的风险。直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财务风险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但以上两种观点分别代表了对财务风险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理解。
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公司在运营的整个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它不仅涉及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而且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其他风险,如政治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等,他们对企业的影响最终也将在财务结果中得以体现。因此,广义的财务风险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概念。
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举债而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和陷入财务困境甚至破产的风险。举债造成企业风险加大的原因有:①债务都有固定的利息率和偿还期限,负债经营会增加企业不能按期还本付息的可能性,债务过重时甚至会导致企业破产;②企业在负债期间,由于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使贷款利率发生增长变化,利率的增长必然会提高综合资金成本,从而使预期收益下降;③当企业负债比率过高时,使得企业对债权人的保障程度降低,也会限制公司从其他渠道增加负债筹资的能力。
鉴于广义财务风险对企业所面临的真实财务风险的概括更加全面和准确,本文拟采用广义财务风险的概念,认为财务风险是产生于企业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由于各种不确定的因素,使得实际财务成果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使企业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
第三章 民营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与公司治理的现状分析.........................17
3.1 民营上市公司的界定.............................. 17
3.2 民营上市公司的发展现状.......................... 17
第四章 公司治理对财务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24
4.1 理论推导及研究假设................... 24
4.1.1 董事会特征对财务风险的影响....................... 24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40
5.1 研究结论..................... 40
5.2 政策建议...................... 41
第四章 公司治理对财务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
4.1 理论推导及研究假设
4.1.1 董事会特征对财务风险的影响
董事会是公司的领导层和最高决策者,因而董事会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对于董事会特征,本文根据前人的经验和自己的分析,选取了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的比例和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情况来探讨它们对财务风险的影响。
(1)董事会规模与财务风险
董事会规模对财务风险的影响有着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效应。一方面,董事会规模越大,可以吸纳不同领域的专家进入董事会,在进行决策时各专家可以集思广益,互补不足,可以避免因决策不科学和不合理而引起的风险。此外,如果董事会规模过小,由于董事长多为自然人大股东或法人大股东,董事长就会对董事会形成更强的控制格局,因而也更容易为了自身利益而滥用职权,并作出不利于公司整体利益的决策。而较大的董事会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董事长进行一定的制衡,从而降低风险。另一方面,董事会规模越大,董事会成员间沟通和协调的难度就会加大,许多创新的思路或策略不能被通过或难以被通过,进而降低企业经营的效率甚至错失良好的机会,使得企业财务风险加大。此外,董事会规模过大时会产生“搭便车”现象,在面对财务风险时,各董事会成员由于存在依赖和侥幸心理并不能积极应对,不仅不能有效的控制风险,反而可能会使财务风险加大。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5.1 研究结论
本文是从公司治理的视角探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控制问题,因此首先对涉及到的财务风险和公司治理两个领域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回顾和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民营上市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水平和公司治理的特点,然后选用 2010-2012 年民营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对公司治理对财务风险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民营上市公司整体的财务状况良好,但不同公司间财务风险的水平差距很大。而且自 2010 到 2012 年以来,陷入财务困境的企业越来越多,并且占到整个民营上市公比例的 20%以上。因此民营上市公司应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从自身问题出发,找到化解财务危机的方略。
(2)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呈现机构设置形式化,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现象普遍,高管激励水平参差不齐,股权结构“一股独大”等特点。此外,部分民营上市公司如独立董事的比例、监事会的规模等还没有达到法律等规定的要求,应该加强对这些公司的监管。
(3)在董事会特征中,董事长兼任总经理与财务风险显著负相关。这一结论与研究假设不一致的原因可能在于:在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民营上市公司中,董事长多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任总经理不仅能够降低因聘请职业经理人所引起的代理成本,而且两职合一能够提高管理层的工作效率,提高公司绩效,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财务风险的发生。
(4)在监事会特征方面,监事会持比例与财务风险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监事持股比例很低,而且绝大多数公司监事会零持股。但监事会成员持股比例越高,其自身利益与公司利益也就越统一,他们就会更努力执行其应有的监督工作,进而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略)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