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银行Z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问题思考
时间:2022-06-05 来源:www.jbevzenko.com
本文是一篇企业管理论文,笔者认为尽管 Z 分行重视人才培养,但小微信贷人员的业务水平仍参差不齐,员工违规事件屡见不鲜,如何通过加强小微信贷客户经理的专业培训、加强小微信贷客户经理与授信审批人员的岗位轮动、强化贷款客户综合效益的考核、建立风险基金的长效考核机制来加强小微信贷客户经理的队伍建设,如何通过着力巩固风险管理文化、完善信贷业务问责制来加强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是本文探讨的研究结果。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国内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调整,小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小微企业的发展担当着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小微企业不仅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且为提高社会就业率、增加国民收入做出了巨大贡献,是推动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引擎。从全国来看,小微企业产出的经济价值已超过国内生产总价值的一半,创造了超过 70%的就业人口,创新研发的新产品占总量的 80%以上。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小微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然而近年来受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小微企业在经营中出现了利润低、成本高、融资难、税负重的问题。小微企业本身就存在抗风险承受能力小的特点,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加剧了小微企业的发展困难,停业期间企业仍需要支付员工工资、房租及贷款利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些问题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央行充分利用再贷款、再贴现等逆周期货币政策,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抓紧落实降准、定向降准政策,提高金融机构信贷能力;充分发挥“窗口”引导作用,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积极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将信贷资源向普惠金融领域倾斜。在央行的政策指导下,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实行应延尽延,这极大地缓解了企业的资金紧张。尽管国家不断对小微企业给予优惠政策,试图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但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依然很大。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逐步深化和普惠金融的扎实推进,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扩大业务范围,丰富金融产品种类,小微企业也得到了更多的融资机会。在其发展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注重利益而忽视管理的共同现象,这种现象导致小微企业缺乏专业的管理,资金链薄弱,信用状况不佳。商业银行办理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时风险管理力度不够,导致不良率激增,使得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日渐趋严。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学者对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做过较多研究,本文查阅了大量国内外学者关于此类研究的期刊并加以总结。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小微企业融资难产生原因
Macmillan(1931)[1]开启了对小微企业信贷问题的研究,他认为小微企业获得中长期融资的概率很低,主要是由于市场失灵和金融体制不健全。小微企业在市场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很难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的原因是其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管理系统,不良信用状态经常发生,并且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会选择风险低的企业,所以小微企业很难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Stiglitz 和 Weiss(1981)[2]认为银行与小微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两者之间信任感差,从而促使小微企业融资难。Berger(1998)认为是小微企业的规模小成长性差等因素影响了小微企业融资难。
(2)小微企业信贷风险产生原因
Robichek 和 Alexander 等人(1967)[3]认为小微企业自身原因:经营结构不合理、竞争力不强、内部管理不规范等会导致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发生。Lyn(2000)[4]认为产生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因素不仅有小微企业自身原因:法人素质水平低、企业盈利能力差、企业资产状况不充沛等,也会受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Valentina Hartarska(2007)[5]提出小微企业自身原因:贷款人的生产经营能力不足、对市场经济的判断能力弱以及产品研发的能力有待提高会导致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发生。Rubana Mahjabeen(2012)[6]则认为小微企业自身原因:无法提供足额抵质押物,以及外部原因:银行贷款金额与期限的不确定会导致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发生。
第 2 章 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概述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小微企业概述
2.1.1 小微企业的界定
小微企业是一个相对概念,也是一个动态概念,它是相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的,是小型企业、微信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划分标准也会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发展进行不断的调整。2017 年 6 月 30 日,国家统计局起草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 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制定颁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进行了修改,根据企业的营业收入、从业人数及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按照不同行业对小微企业进行了严格划分。
2.2 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概念
2.2.1 信贷风险概述
(1)信贷风险的定义
信贷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在信贷业务的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受到内外部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信贷利益不确定甚至亏损的可能性。
(2)信贷风险的特征
①客观性:信贷风险始终存在于信贷业务中,无风险的信贷业务在现实中并不存在。
②隐蔽性:商业银行每一笔贷款业务都需要经历贷前、贷中、贷后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潜在信贷风险。从内部角度出发,业务流程不规范、信贷客户经理操作不规范等都可能产生信贷风险;从外部角度出发,贷款客户经营不善、市场经济不景气、贷款客户存在道德风险等都会增加信贷风险。内外部的不确定性导致信贷风险的隐蔽性,这无疑加大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难度系数。
③扩散性:信贷风险的发生不仅会造成银行资产的损失,还会引起连锁反应。当经济环境或政策方向发生变化时,会对某个行业的发展带来影响,甚至会影响这个行业的整个产业链及上下游客户群,从而造成更大规模的信贷风险爆发。
④可控性:银行采用一定措施对信贷风险进行识别控制,可极大程度上阻断信贷风险传播,有效降低信贷风险带来的损失。
(3)信贷风险的类型
①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由于银行对市场判断失误,导致亏损的风险。市场利率或汇率、商品价格的变动都可能引发贷款客户的生产与销售风险,导致贷款客户无法在规定时间内还款付息。
②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于银行内部制度不合理而产生的风险。操作风险的来源主要有三种:银行员工、内控流程、系统监管。信贷客户经理办理业务中履行职责不尽力、专业性不足、个人素质较低等因素,信贷客户经理与授信审批岗员工串通舞弊,信贷客户经理与贷款客户相互勾结,都会导致操作风险;银行信贷业务的内控流程缺失或内控流程执行不到位也会导致操作风险;信贷业务监管系统设计不合理、执行不到位会造成信贷监管失效,同样会产生操作风险。
第 3 章 A 银行 Z 分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及风险管理现状.................... 17
3.1 A 银行 Z 分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历程..........................173
.1.1 业务发展期................................17
3.1.2 业务调整期................................18
第 4 章 A 银行 Z 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7
4.1 A 银行 Z 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27
4.1.1 “贷前、贷中、贷后”流程管控不到位.......................................27
4.1.2 小微企业贷款定价机制不健全............................28
第 5 章 完善 A 银行 Z 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对策.................. 37
5.1 强化“贷前、贷中、贷后”流程管控数字化..................................37
5.2 建立细分贷款客户的定价机制.....................................38
第 5 章 完善 A 银行 Z 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对策
5.1 强化“贷前、贷中、贷后”流程管控数字化
信贷业务的生命周期管理对于商业银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管是贷前客户选择、贷中客户管理还是逾期贷款的回收都非常重要。提升贷前贷中贷后的管理效率可促使 A银行 Z 分行信贷业务发展的更快。
(1)贷款审批数字化
引入数字化定价体系,建立贷款智能评分系统,嵌入 A 银行现有的小微企业信贷审批系统,这样信贷客户经理仅需将获取的贷款客户信息录入系统,即可获得客户系统中的评分等级,根据不同的评分等级决定该客户是否符合贷款条件、是否可以获得贷款利率优惠等。将智能评分系统与信用查询、房产查询、公司查询、互联网信息查询等系统建立联系,通过信息购买的方式获得贷款客户的外部数据,例如法院、税务、网络交易等数据,简单的将客户信息录入智能评分系统后便可自动转化出贷款额度及贷款利率,利用技术替代人工,贷前环节的操作变得简单。如果有客户因信息不完整或信息有误导致系统评分过低,可人工干预,通过人工和技术的共同发力,完善审批制度。智能评分系统可严格筛选准入的贷款客户,有效控制前沿风险,确保筛选通过的客户为优质贷款客户。
(2)贷中检查数字化
建立全面的数字化风险预警体系及严格的预警指标体系,将贷款流程数字化体现在预警体系中。当贷款流程的某一部分数值超过标准值时,预警系统就会发出预警,授信审批岗通过预警系统将预警信息及核实重点传送给信贷客户经理,信贷客户经理接收到预警信息后,根据核实重点与贷款客户进一步核实,可有效遏制信贷风险发生。 第 6 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A 银行 Z 分行自 2008 年成立以来,13 年来亲情服务小微企业,持续提升产品及服务为小微企业的经营解困,助力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受近年来全球经济持续下行影响,叠加 Z 分行发展前期信贷规模快速扩张和风险管理粗放,导致小微企业信贷风险集中爆发,问题资产余额持续攀升,严重影响了 Z 分行的经营成果。如何探索一条适合 A 银行 Z 分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可持续道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 A 银行 Z 分行为研究对象,从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发展历程出发,通过分析 Z 分行的相关数据及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现状,深入挖掘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结合国内外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研究成果,并运用“信息不对称”、“信贷配给”和“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基础,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了 Z 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1)对 Z 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流程进行梳理,发现 Z 分行存在“贷前、贷中、贷后”流程管控不到位的现象,提出了在原有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流程中加入数字化风控模型,用智能科技提升风险管理的有效性,降低风险管理成本,提升工作的有效性。
(2)从 A 银行 Z 分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现状来看,该分行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缺少竞争优势,存在小微贷款定价机制不健全。在利率市场化及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本文提出建立细分贷款客户的定价机制,提升 Z 分行小微贷款定价优势,促进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健康发展。
(3)尽管 Z 分行重视人才培养,但小微信贷人员的业务水平仍参差不齐,员工违规事件屡见不鲜,如何通过加强小微信贷客户经理的专业培训、加强小微信贷客户经理与授信审批人员的岗位轮动、强化贷款客户综合效益的考核、建立风险基金的长效考核机制来加强小微信贷客户经理的队伍建设,如何通过着力巩固风险管理文化、完善信贷业务问责制来加强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是本文探讨的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略)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国内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调整,小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小微企业的发展担当着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小微企业不仅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且为提高社会就业率、增加国民收入做出了巨大贡献,是推动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引擎。从全国来看,小微企业产出的经济价值已超过国内生产总价值的一半,创造了超过 70%的就业人口,创新研发的新产品占总量的 80%以上。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小微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然而近年来受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小微企业在经营中出现了利润低、成本高、融资难、税负重的问题。小微企业本身就存在抗风险承受能力小的特点,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加剧了小微企业的发展困难,停业期间企业仍需要支付员工工资、房租及贷款利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些问题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央行充分利用再贷款、再贴现等逆周期货币政策,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抓紧落实降准、定向降准政策,提高金融机构信贷能力;充分发挥“窗口”引导作用,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积极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将信贷资源向普惠金融领域倾斜。在央行的政策指导下,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实行应延尽延,这极大地缓解了企业的资金紧张。尽管国家不断对小微企业给予优惠政策,试图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但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依然很大。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逐步深化和普惠金融的扎实推进,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扩大业务范围,丰富金融产品种类,小微企业也得到了更多的融资机会。在其发展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注重利益而忽视管理的共同现象,这种现象导致小微企业缺乏专业的管理,资金链薄弱,信用状况不佳。商业银行办理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时风险管理力度不够,导致不良率激增,使得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日渐趋严。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学者对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做过较多研究,本文查阅了大量国内外学者关于此类研究的期刊并加以总结。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小微企业融资难产生原因
Macmillan(1931)[1]开启了对小微企业信贷问题的研究,他认为小微企业获得中长期融资的概率很低,主要是由于市场失灵和金融体制不健全。小微企业在市场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很难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的原因是其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管理系统,不良信用状态经常发生,并且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会选择风险低的企业,所以小微企业很难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Stiglitz 和 Weiss(1981)[2]认为银行与小微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两者之间信任感差,从而促使小微企业融资难。Berger(1998)认为是小微企业的规模小成长性差等因素影响了小微企业融资难。
(2)小微企业信贷风险产生原因
Robichek 和 Alexander 等人(1967)[3]认为小微企业自身原因:经营结构不合理、竞争力不强、内部管理不规范等会导致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发生。Lyn(2000)[4]认为产生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因素不仅有小微企业自身原因:法人素质水平低、企业盈利能力差、企业资产状况不充沛等,也会受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Valentina Hartarska(2007)[5]提出小微企业自身原因:贷款人的生产经营能力不足、对市场经济的判断能力弱以及产品研发的能力有待提高会导致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发生。Rubana Mahjabeen(2012)[6]则认为小微企业自身原因:无法提供足额抵质押物,以及外部原因:银行贷款金额与期限的不确定会导致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发生。
第 2 章 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概述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小微企业概述
2.1.1 小微企业的界定
小微企业是一个相对概念,也是一个动态概念,它是相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的,是小型企业、微信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划分标准也会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发展进行不断的调整。2017 年 6 月 30 日,国家统计局起草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 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制定颁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进行了修改,根据企业的营业收入、从业人数及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按照不同行业对小微企业进行了严格划分。
2.2.1 信贷风险概述
(1)信贷风险的定义
信贷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在信贷业务的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受到内外部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信贷利益不确定甚至亏损的可能性。
(2)信贷风险的特征
①客观性:信贷风险始终存在于信贷业务中,无风险的信贷业务在现实中并不存在。
②隐蔽性:商业银行每一笔贷款业务都需要经历贷前、贷中、贷后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潜在信贷风险。从内部角度出发,业务流程不规范、信贷客户经理操作不规范等都可能产生信贷风险;从外部角度出发,贷款客户经营不善、市场经济不景气、贷款客户存在道德风险等都会增加信贷风险。内外部的不确定性导致信贷风险的隐蔽性,这无疑加大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难度系数。
③扩散性:信贷风险的发生不仅会造成银行资产的损失,还会引起连锁反应。当经济环境或政策方向发生变化时,会对某个行业的发展带来影响,甚至会影响这个行业的整个产业链及上下游客户群,从而造成更大规模的信贷风险爆发。
④可控性:银行采用一定措施对信贷风险进行识别控制,可极大程度上阻断信贷风险传播,有效降低信贷风险带来的损失。
(3)信贷风险的类型
①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由于银行对市场判断失误,导致亏损的风险。市场利率或汇率、商品价格的变动都可能引发贷款客户的生产与销售风险,导致贷款客户无法在规定时间内还款付息。
②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于银行内部制度不合理而产生的风险。操作风险的来源主要有三种:银行员工、内控流程、系统监管。信贷客户经理办理业务中履行职责不尽力、专业性不足、个人素质较低等因素,信贷客户经理与授信审批岗员工串通舞弊,信贷客户经理与贷款客户相互勾结,都会导致操作风险;银行信贷业务的内控流程缺失或内控流程执行不到位也会导致操作风险;信贷业务监管系统设计不合理、执行不到位会造成信贷监管失效,同样会产生操作风险。
第 3 章 A 银行 Z 分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及风险管理现状.................... 17
3.1 A 银行 Z 分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历程..........................173
.1.1 业务发展期................................17
3.1.2 业务调整期................................18
第 4 章 A 银行 Z 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7
4.1 A 银行 Z 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27
4.1.1 “贷前、贷中、贷后”流程管控不到位.......................................27
4.1.2 小微企业贷款定价机制不健全............................28
第 5 章 完善 A 银行 Z 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对策.................. 37
5.1 强化“贷前、贷中、贷后”流程管控数字化..................................37
5.2 建立细分贷款客户的定价机制.....................................38
第 5 章 完善 A 银行 Z 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对策
5.1 强化“贷前、贷中、贷后”流程管控数字化
信贷业务的生命周期管理对于商业银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管是贷前客户选择、贷中客户管理还是逾期贷款的回收都非常重要。提升贷前贷中贷后的管理效率可促使 A银行 Z 分行信贷业务发展的更快。
(1)贷款审批数字化
引入数字化定价体系,建立贷款智能评分系统,嵌入 A 银行现有的小微企业信贷审批系统,这样信贷客户经理仅需将获取的贷款客户信息录入系统,即可获得客户系统中的评分等级,根据不同的评分等级决定该客户是否符合贷款条件、是否可以获得贷款利率优惠等。将智能评分系统与信用查询、房产查询、公司查询、互联网信息查询等系统建立联系,通过信息购买的方式获得贷款客户的外部数据,例如法院、税务、网络交易等数据,简单的将客户信息录入智能评分系统后便可自动转化出贷款额度及贷款利率,利用技术替代人工,贷前环节的操作变得简单。如果有客户因信息不完整或信息有误导致系统评分过低,可人工干预,通过人工和技术的共同发力,完善审批制度。智能评分系统可严格筛选准入的贷款客户,有效控制前沿风险,确保筛选通过的客户为优质贷款客户。
(2)贷中检查数字化
建立全面的数字化风险预警体系及严格的预警指标体系,将贷款流程数字化体现在预警体系中。当贷款流程的某一部分数值超过标准值时,预警系统就会发出预警,授信审批岗通过预警系统将预警信息及核实重点传送给信贷客户经理,信贷客户经理接收到预警信息后,根据核实重点与贷款客户进一步核实,可有效遏制信贷风险发生。 第 6 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A 银行 Z 分行自 2008 年成立以来,13 年来亲情服务小微企业,持续提升产品及服务为小微企业的经营解困,助力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受近年来全球经济持续下行影响,叠加 Z 分行发展前期信贷规模快速扩张和风险管理粗放,导致小微企业信贷风险集中爆发,问题资产余额持续攀升,严重影响了 Z 分行的经营成果。如何探索一条适合 A 银行 Z 分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可持续道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 A 银行 Z 分行为研究对象,从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发展历程出发,通过分析 Z 分行的相关数据及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现状,深入挖掘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结合国内外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研究成果,并运用“信息不对称”、“信贷配给”和“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基础,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了 Z 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1)对 Z 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流程进行梳理,发现 Z 分行存在“贷前、贷中、贷后”流程管控不到位的现象,提出了在原有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流程中加入数字化风控模型,用智能科技提升风险管理的有效性,降低风险管理成本,提升工作的有效性。
(2)从 A 银行 Z 分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现状来看,该分行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缺少竞争优势,存在小微贷款定价机制不健全。在利率市场化及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本文提出建立细分贷款客户的定价机制,提升 Z 分行小微贷款定价优势,促进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健康发展。
(3)尽管 Z 分行重视人才培养,但小微信贷人员的业务水平仍参差不齐,员工违规事件屡见不鲜,如何通过加强小微信贷客户经理的专业培训、加强小微信贷客户经理与授信审批人员的岗位轮动、强化贷款客户综合效益的考核、建立风险基金的长效考核机制来加强小微信贷客户经理的队伍建设,如何通过着力巩固风险管理文化、完善信贷业务问责制来加强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是本文探讨的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略)
相关阅读
- DQ炼化公司物资采购管理问题研究2017-12-16
- 旅游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与探索研究2018-02-02
- 中国农业银行古交市支行竞争力提升策略管理研究2018-02-13
- 兰州众邦电缆有限公司员工绩效管理考核企业管理研究2018-02-27
- S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研究2018-03-17
- 基于价值链理论的SDGT集团成本管理研究2018-03-31
- 凯西涂料员工绩效考核体系管理改进研究2018-04-06
- 基于ACE体系的S公司流程优化管理研究2018-04-18
- 国家工商总局市场管理改革对政务效率的影响研究2018-04-29
- A核电设备制造企业项目进度管理研究2018-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