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MBA论文网MBA论文 > > 公共选修课企业伦理 > 正文

企业社会资本的伦理内涵及培育机制探讨

时间:2021-10-01 来源:51mbalunwen作者:vicky
本研究以“如何促进企业社会资本形成”为关注点,以企业伦理学视角分析社会资本涉及“道德”与“利益”的根本属性为起点,以全面认识企业社会资本的内涵、性质和作用机理为基础,结合企业实践建构企业社会资本培育机制体系,进一步运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多家企业案例进行质性分析,验证了企业社会资本培育体系的可行性。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重要概念界定

第一节   文献综述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学界对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呈现出较高的热度和兴趣,但在其基本定义上,人们还存在较大的争议,不同的专业视角对社会资本有着不同的解读,梳理其概念的起源、演变历程和学术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资本的概念内涵和方法范式。在对比中外企业伦理研究的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企业社会资本与企业伦理之间的学理逻辑与关系。
一、从资本到社会资本的理论演进
社会资本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是在资本概念产生并扩展到人力资本理论之后,经济学与社会学等学科相互交叉、深入研究而产生的成果。
(一)资本概念的产生
资本是现代经济学和企业管理学的核心概念,它是任何一个经济体、经济组织包括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因素。“资本( capital)”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中世纪的拉丁文中,本意指的是牛或其它家畜,它们是当时最重要的社会财富。
到了 12 世纪至 13 世纪,  “资本”概念也出现在欧洲社会生活中,庞巴维克指出当时资本概念指向的是“一种具备增殖功能的货币”13。到了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萌芽并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社会逐渐向商业社会过渡,这一时期人们对资本的认识出现了重农与重商两种观点并存的格局,做为重视贸易流程的重商学派,倾向于将货币直接等同于资本;重视传统农业的所谓重农学派依然倾向于实物的价值——他们认为有形的土地、农具才是资本。总之,在那个以农业为主、工商业起步发展的时代,人们理解的资本仍然是实物样态的。
随后,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等都把资本作为最重要的经济元素进行研究讨讨,他们扩展了资本概念,认为为了有所收益而进行的所有人类活动都构成了资本的一部分。到了现代,“资本既是一种投入又是一种产出”14成为经济学家们的共识,认为资本是具有生产性的资源。
马克思在批判继承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资本观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的资本观。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 年手稿)》中有这样的论述:“当规定资本概念时,会遇到规定货币概念时所没有遇到的困难。资本实质上就是资本家;但是,它同时又是作为一种资本家不同的资本家存在要素,或者说生产本身就是资本。”15进而得出“资本显然是关系,而且只能是生产关系”16的结论,马克思继承了古典经济学中的合理成分,在其多篇论著尤其在《资本论》中揭示了资本的一般属性, “而资本只有一种生活本能,这就是增殖自身,创造剩余价值,用自己的不变部分即生产资料吮吸尽可能多的剩余劳动”17,即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现代生活中,“资本”已经成为使用最广泛的词汇之一,它本质上是一个社会概念,资本“反映出每个社会的发展态势及该社会普遍的社会关系”18,随着资本概念的广泛应用,其内涵也得到不断拓展和丰富。 
表 1-1   国内外关于企业伦理的定义
表 1-1   国内外关于企业伦理的定义
...................................

第二节   分析企业社会资本的伦理学基本理论
伦理学是以道德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说,从广义上看,这门学问是为了“理解我们的个人与社会道德体验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68,并在这一前提下确定对人类行为进行调整控制所依据的规则,确定值得追寻的价值理念和值得培养的性格特征,因此,它是体现人类文明的学科。企业运用所储备的社会资本进行的生产经营也是一种社会行为,人类的任何社会行为都会被从道德角度加以审视,同样,社会资本的积存和运用也受到一定道德前提的限制。因此本节对引入伦理视角分析企业社会资本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对可以用于分析企业社会资本的伦理学理论资源进行挖掘、对企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资本的关系进行梳理。目的在于,充分应用伦理学珍贵的文明成果所阐释的伦理本质和提供的伦理原则,深刻认识企业社会资本的伦理蕴涵。
一、引入伦理视角分析企业社会资本何以可能与必要?
企业社会资本之所以可以被纳入伦理视角进行分析,是因为这种分析有其可能性和必要性。其可能性在于,企业社会资本符合企业伦理研究对象与目标的特征,作为经济伦理学重要分支的企业伦理学是“研究如何能使道德规范和理想在现代经济的条件下发挥作用的问题” 69。王小锡认为这一学科是研究“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善恶价值取向及其规范和行动形成与发展规律的学问”70,经济伦理学科的价值在于,通过研究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道德命题,进而“为经济活动主体提供道德准则”71。具体到企业伦理研究这一学科,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企业伦理道德关系,“不仅要研究善恶及其作用、形式,还要研究企业道德规范的建设、企业道德评价和企业道德品质的塑造等”72,即企业伦理学科一方面要研究企业的“伦理合理性”;另一方面要提供“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伦理规范”73。综上可见,无论是经济伦理学还是具体到企业伦理学,都是要将伦理规范、伦理实践作为研究对象。企业社会资本包括结构性社会资本和认知性社会资本,结构性社会资本是以企业为中心节点而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结构,这种社会关系是一种经济关系,同时也是受道德原则和道德意识支配的伦理关系;而认知性社会资本,则是蕴含在企业社会关系中的诚信、合作等文化性、道德性资源。从正向意义上说,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企业伦理其实就是企业社会资本的重要组成,两者是有可能辩证统一起来的,研究企业社会资本,必然要研究企业的伦理关系、伦理责任等。在此种意义上,企业社会资本完全具备企业伦理学研究对象的明显特征,具备以企业伦理为起点对其进行研究的可能性。
............................

第二章   企业社会资本的伦理内涵解析

第一节   企业三种主要资本与人的关系
在综述部分,我们已经提及,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资本是一个社会概念,可以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认识资本属性与人的本质关系。具体到企业的几种主要资本,也因其资本形态不同,与人的本质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分别关涉到人的自然性、实践性和社会性。
一、物质资本源于人对物的自然依赖
物质资本是指以物的形态存在的一类企业资本,包括机器、工具、原料、产品等,人们最先认识资本便是从资本的物的维度开始的。物质资本是企业产生的前提,马克思认为,资本集中到一个资本家手中,在同一资本下同时雇佣大批工人进行生产时,企业才诞生。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资本家拥有资本,是指土地、生产工具等物质资本,所以说物质资本是企业产生的前提。按照现代企业治理的通行做法,成立企业必须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要有确定的住所和注册资金,因而从法律意义上看,物质资本也成为企业成立的基本前提。
以物为特征的人的自然性是天赋的、与生俱来的。谁都无法否认,人首先是一个自然的存在物,人作为物质世界的存在,同其他动物植物一样,首先具有物质性或自然性。人首先是一个有生命的肉体的存在,这是人的自然本性,人和世界的一切都是以自然本性为基础。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论述的:“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153由此,马克思认为人类首先应该明确的一个重要事实,就是人的自然状态以及这种状态与自然界的各种联系。人可以改造自然,但人永远无法脱离自然,恩格斯在论述自然与人的关系时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支配自然界,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去支配自然界”154。人的血肉之躯依赖于自然界而存在,并且构成了自然界的一部分。恩格斯的一观点近年来经常被人提及,因为人类工业化进程中,无所顾忌地改造自然也破坏了自然,如今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都是自然界对人类的惩罚,这警醒人们时刻不要忘了本身的自然属性。恩格斯主张的人属于自然,应敬畏自然,与自然浑然一体的思想,愈发显示出其伟大之处。
...............................

第二节   企业结构性社会资本的伦理内涵
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经济利益关系,还体现为一种伦理关系。企业在与利益相关者交往互动过程中采取什么态度,选择什么样的行为,以什么为目的以及应当履行什么样的道德责任等,必然构成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伦理关系,没有不存在伦理关系的利益相关方。伦理关系以经济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为基础,构成了企业社会关系的重要方面。企业伦理关系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于企业生产、销售、分配等全部环节以及经营管理的具体活动当中。
一、企业利益相关者与结构性社会资本
前文已述,结构性社会资本是行为主体建立起来的可以从中获取资源的社会关系网络,结构性社会资本是客观性的。由于企业的本质是以获利为目标的经济主体,所以企业可以从中获取资源的社会关系网络是由其全部利益相关方构成的,企业利益相关方与企业构成的关系网络便是企业的结构性社会资本。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利益相关者”概念出现在西方企业理论中。这一概念的出现重新定位了企业与其内外部产生的各种利益关系,人们开始更全面地思考企业的权利与责任。所谓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英文词源来自于“股份持有者”即股东(Stockholder),股东作为企业股份的持有者(Shareholder),拥有企业的有所有者权益,企业的经营成败直接关系到股东的利益。由此引申来的“利益相关者”概念,指的是那些与企业产生彼此相互影响的利益关系的个人或团体。具体地说,企业利益相关者大体包括:投资者、员工、客户、供货商、竞争对手、社区及政府等个人或团体。在利益相关者理论产生之前,人们都是将其视为外生变量来考察这些个人或团体与企业的关系。利益相关者理论产生之后,与企业存在利益关系的个人和团体,被作为与企业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因素,被纳入企业经营决策的视野。西方管理学界对利益相关者的内涵的认识也经历了两个阶段,起初学者仍然是以企业为主体,认为利益相关者受企业行为的单向影响;随着考察的深入,人们发现利益相关方也对企业产生影响,企业与利益相关方之间不是单向的关系,而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双向关系。美国著名企业伦理学者 R.爱德华·弗里曼是后一种观点代表,自从 1984 年他在《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一书中正式将利益相关者的内涵解释为“任何能够影响公司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公司目标实现影响的团体或个人”173,他的这一定义和解释迅速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关注,随后形成了超越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这种利益相关者的定义从早期仅把那些与企业业务有密切关系的人看作利益相关者,进一步扩展到了广义角度的利益相关者。近年,陆续有学者把利益相关者与企业形成并联起来,斯坦福研究院认为,对企业来说存在这样一些利益群体,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企业就无法生存。我国学者王竹泉和杜媛率先提出了企业是由利益相关者组成的集体,他们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按照是否与企业签订契约为标准,分为两个层次,“企业的形成是利益相关者两个层次集体选择达到的一个可接受的均衡状态”174,这一企业形成的利益相关者说,是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一种深化应用。
表 2-1   第一级和第二级利益相关者:利益与权利的性质
表 2-1   第一级和第二级利益相关者:利益与权利的性质
......................................

第三章   企业社会资本的特性与作用机理 ................................ 83
第一节   企业社会资本的特性 .......................................... 83
一、企业社会资本构成的复合性 ...................................... 83
二、企业社会资本的易流失性 ..................................... 84
第四章   企业社会资本培育的现状与机制建构 ....................................... 95
第一节   企业社会资本培育现状:困境与机遇 .................................... 95
一、对企业社会资本概念及其伦理特质认识不足 ........................................... 95
二、企业社会资本培育投入驱动力不足 ..................... 96
第五章   基于“扎根理论”对企业社会资本培育机制的验证 .................. 123
第一节   研究设计 .............................. 123
一、研究方法 .................................... 123
二、样本选取 ............................. 126

第五章   基于“扎根理论”对企业社会资本培育机制的验证

第一节   研究设计
按照扎根理论的研究思路,从深入企业情境出发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典型案例——多渠道获取资料和数据——进行程序化分析继而构建理论,这首先需要进行研究设计,确定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和研究步骤,在此基础上进行样本选取和数据采集。
一、研究方法
根据本文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本研究拟运用扎根理论这种质性研究方法研究企业社会资本培育的内生逻辑与一般规律,并与前面建构的企业社会资本培育机制相印证,检验其体系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扎根理论运用探索性研究技术,通过对原始材料的深描、数据与理论的反复印证,能够生成具有深度和可信度的结论,其优点在突破一般实证分析方法的局限性。相比于单个案例研究追问具体是什么的方式,扎根理论进行的是在多个案例间反复验证寻求共性,提高效度。本文在研究中既实现单个案例研究所达到的目标,同时应用国内多个企业或事件做为案例,提供既所括企业经营管理的一手数据材料也包括民众访谈的经验材料。如果这些企业和事件构成的不同性质的案例,其分析结论最终共同指向一个或一组具有共性的结论时,说明案例研究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因此,本文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进行多案例研究,进一步验证企业社会资本培育机制体系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通过相关企业资料、事件后续影响和民众访谈问卷等,提炼挖掘企业社会资本多机制协同培育的理论观点,并以此为基础分析社会资本培育的“价值方向——动力生成——保障激励——外部调节”等维度构成的机制体系的有效性以及其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进一步验证企业社会资本培育体系理论框架的可行性和实践性。运用扎根理论是对企业现象和资料的“深度思考”,分析诠释社会资本深层的形成机理及培育机制。这样不会让复杂的社会资本结构和认知的关联因素的研究,被局限于实证研究中变量选择的困难性和有限性,也避免了企业和员工社会化数据采集所带来的巨大难度。
鉴于社会资本理论研究成果的分散性和多样性,想要充分识别社会资本培育的影响要素及其机制,仅依靠量化研究方法很难实现。量化研究一直以经验科学为手段,它遵循实证主义的思路和方法,强调研究方法的普遍性及精确性,高度依赖数据和样本的客观性,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思维过程。由于定量研究是通过对事物可量化的要素及其相关关系的测量、通过数学方法进行精确计算得出一定的量化结果,再根据量化结果分析研究对象的规律进而得出相对确定的结论。这种定量分析的方法对于社会资本这种以关系和观念为主要元素的研究对象就很难进行有效的分析,尤其是涉及到企业员工的社会化联系以及对事物的认知,已经触及员工的私人生活领域,资料收集难度较大,并且还面临着诸多复杂的伦理问题。用量化的方法研究社会资本,首先就会遇到缺少一个基本公认的假设前提的难题。
................................

结语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的主要结论
(一)企业社会资本具有丰富的伦理内涵 社会资本是因人的社会性而形成的资源,人的社会性必然包括“人性”“道德”“利益”等基本伦理要素,解析企业社会资本的伦理内涵是全面认识社会资本的必然途径。
第一,企业三种资本各有其人性前提:企业物质资本联结人的自然性,企业人力资本体现人的实践性,企业社会资本基于人的社会性。
第二,企业社会资本因其社会性而建立在共同道德原则基础上,具有丰富的伦理内蕴;结构型社会资本需要以伦理为价值纽带来维系。
第三,企业社会资本通过协调企业义利冲突、平衡企业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三个方面,实现其特有伦理价值。
(二)企业伦理作为企业社会资本的价值前提与价值纽带,本身也是重要的社会资本 作为规则的企业伦理是企业认知性社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精神要素的企业伦理是企业社会资本的价值来源,是维系企业结构性社会资本的价值纽带。企业伦理是企业社会资本的重要内容,培育企业伦理是培育企业社会资本的基础。因此,以企业伦理为起点和突破口,在兼顾其他因素的基础上来探讨企业社会资本培育及其机制建构问题,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其可行性和必要性。 
(三)企业社会资本有着不同于其它资本的特性与作用机理
第一,作为一种非实体性资本,企业社会资本具有集合性、易流失性和负外部性等主要特性。 
第二,企业社会资本通过整合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减少交易成本和促进企业创新活动等途径,实现其资本作用。
(四)实践中,可以从四个方面建构企业社会资本培育的机制体系
在分析了企业社会资本培育实践中的困境和机遇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全方位地讨论了企业社会资本的培育机制,一是伦理方面的作为决定企业社会资本培育价值方向的伦理决策机制和职业伦理驱动机制;二是非伦理方面的机制,包括经济绩效驱动、社会心理驱动的动力机制,机构人员保障、激励约束保障和时空环境保障的保障机制,教育调节、参与度调节和规章制度调节的外部调节机制。
参考文献(略)

想毕业,找代写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咨询
QQ在线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