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MBA论文网MBA论文 > > 会计学 > 正文

混改背景下“物产中大”员工持股计划实施效果思考

时间:2021-08-13 来源:51mbalunwen作者:vicky
笔者认为员工持股计划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关键途径之一,存在鼓励以及管理双重效益,这对提升公司的运营效益,改进公司的治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它作为一项优秀的体制设计,该计划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符合所有公司。改革需要讲究“因地制宜”。公司处在全面的行业竞争中,规模相对宏大。针对人力资源数量,特别是高层次、专业性强的人才需求较大。否则,该计划很大概率上不能有效发挥出其明显的作用,甚至会造成各种缺陷。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制资本等交叉持股、互相结合的混合制改革经济,是基本经济体制的重要实现方式。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是国企改革的关键突破点。混合所有制改革设想于 20 世纪 80 年代明确提出,并在 90 年代中后期之后得到肯定与发展。2013 年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充实了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涵义,明确提出积极主动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准许国企员工持股计划,将国有资本监管变为管资产,探寻授权经营方式。2014 年,国务院办公厅国有资产处置监管委员会(简称国资委)选择了 6 家公司作为示范点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促进国企股权多样化改革。2015 年 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颁布,对混合制改革经济明确提出四点实施意见。2017 年,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随着一系列配套文件的逐渐出台,混合所有制改革开始进入全面深入发展时期,国资委、中央企业和全国的国有企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深入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地接纳民营资本、外资等非公资本,实现产权主体的多样化,取得了诸多重要成效。
2013 年至今,中央企业总计实现混合制改革 4000 余例,引进社会资本超出 1.5万亿元,在 2020 年这两项指标值分别为 900 余例和超过 2000 亿元。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总户数比例超出了 70%,比 2012 年底提升近 20 个百分点。地方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总户数比例达到 54%,引进社会资本超出 7000 亿元。电力、民用航空、电信、军工企业等关键领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有序推进,上市企业已成为央企混合制改革的主要载体,中央企业控投的上市企业的总资产、利润分别占到央企总体的 67%和 88%。2020 年国资委还专门设立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助推混合所有制改革扩大所涉及到的范围和领域。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混合所有制及其改革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我国混合所有制的概念被经济学家薛暮桥先生首次提出并加以论述。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正式开始对混合所有制进行研究。 杨尧忠(1998)指出混合制改革经济是一个含有多类经济成分的制度安排,从静态视角上而言,在混合经济这一大体系内包含多种异质性的经济成分,但它们并不是简单对立的,而是在竞争中相辅相成,通过扬长补短和共同促进,最终实现共同发展;从动态视角而言,则是社会经济运作模式的混合,即形成一种在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经济体制,这也是资源配置形式上的一种混合[1]。何立胜、管仁勤(2000)指出,混合所有制通过财产最终所有权、法人产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立”,以及股东大会、董事会、职工代表大会等机构的互相独立,彼此制衡,建立起一种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机制[2]。李鑫(2006)明确提出分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看待混合制改革经济。他指出宏观层面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就是指在行政区域内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结构共同发展;微观层面则就是指多种产权主体与此同时存在于某一特定的财产组织里[3]。
方敏(2014)则放弃从动静态视角、广义狭义或宏观微观的视角界定混合所有制经济,认为只能从所有制关系的内涵和性质角度出发,对其内涵进行严格的界定。她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多种不同经济成分或所有制形式经过股权和资本相互融合所形成的新的所有制形式,是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经济体制,是所有制改革不断深化和延伸的产物  [4]。程恩富和谢长安(2015)指出混合所有制是财产权归属于两个以上不同性质的所有者组成的一种所有制,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市场经济持续探寻的产物[5]。
.............................

第 2 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混合所有制改革
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宏观和微观之分。从宏观层面而言,公有制经济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作用,共同参与到经济活动中来进行改革,例如民营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外资等经济模式的参与,在地区或是国家可以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的经济格局。从微观层面而言,公有经济组织渗透了私人资本、民营资本、外资等非公资本,或是公有性质的资本进入到非公经济组织中,两种不同类型的经济模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行成了一个多元化的整体格局,以新型的方式来共同参与市场竞争活动,进而促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施。本文研究的主题主要是从微观的角度考虑下,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企业的表现,即各类非公资本的渗入下,国有企业如何成为多方持股且井然有序的现代化企业,以及在目前的大环境下,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如何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国有企业也能继续保持其经济领先地位,进而进一步扩大国有资本的上升空间。
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并非只是简单吸收非国有资本进入国有企业,不能为了混合而混合。首先,混改的目的之一是丰富国有企业下的股权结果,如何能有效合理的推动国有企业的体系更加规范、合理,从而构建起与现代企业制度相对应的、能够培养竞争力和创新力的治理体系,从而提升国有企业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民营经济社会地位。其次,混改是对产权制度进行改革,使企业多元化的股权格局、更加清晰的产权结构,更加明确的权责分配,更加现代的发展前景。同等道理下,如何能充分发挥各类资本的最大优势,使多种经济成分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而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优化,这是一个值得探讨和深思的问题。
表 2.1 员工持股计划形成阶段
表 2.1 员工持股计划形成阶段 
..........................

2.2  相关理论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0 世纪 30 年代,Berlc 与 Mcans 提出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概念,之后 60 年代末企业出现了内部信息不对称和问题,这就逐步演变成了委托代理理论,但当时的委托代理理论与现代概念上的委托代理概念并不相同,尤其是在现代上市公司中,当事人双方中的代理人代表委托人来实施决策权,通过这种模式来发展委托代理关系,这种关系下,主要研究的是在现有的上市公司大环境中委托人与代理人利益发生不一致或是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出现的问题。
企业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但主要是随着经营规模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企业可以通过分析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改进原有的管理方式。但重大决策权与剩余索取权仍会由企业所有者保留,只是逐渐会由职业经理人来承担部分经营管理职能,导致企业的所有权与控制权会逐步分离。由于日常的企业经营活动主要由经理人负责,所以相较股东而言,经理人更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所以这种情况下股东虽然是企业的所有者,但他们对企业的经营情况仍然知之甚少,主要是由于他们并未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这导致信息不对称——经理人容易以权谋私或是偷懒怠工,股东难以了解和监督经理人,两者渐渐会成为平衡线,更容易损坏企业的长远发展利益。所以当信息不对称时,且与企业利益相冲突的情况下,最合理合法的契约显得尤为重要,这样股东既能防止自身利益的损失,又能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但是一定程度上会产生代理成本。
图 3.1 2014 年 7 月至 2020 年 6 月各月份员工持股计划草案数量情况
图 3.1 2014 年 7 月至 2020 年 6 月各月份员工持股计划草案数量情况
...............................

第 3 章  混改背景下我国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整体分析 .............................. 18
3.1  发展历程 ..................18
3.2  整体分析 .............................. 19
第 4 章  物产中大混改中员工持股计划基本情况 ........................ 25
4.1  物产中大概况 .......................... 25
4.2  物产中大员工持股计划背景介绍 ................................ 25
第 5 章  物产中大混改中员工持股计划的财务效果对比分析 .......................... 31
5.1  收益质量 ................................. 31
5.1.1  收益结构 ............................ 32
5.1.2  收益稳定性 ............................ 32

第 6 章  物产中大混改中员工持股计划的非财务效果对比分析

6.1  股权结构优化
在公司全面上市之前,浙江省国资委直接全面掌控物产集团,进一步间接把控了上市企业物产中大公司三分之一以上的公司股权。与此同时,在实行混改体制的过程中,浙江省国资委将其所持有的所有股份权划拨转让给国资企业以及交通公司。这样一来它就从之前的直接控股股东瞬间演变成了间接控股股东。从物产公司的整体而言,它不再通过政府部门直接把控,同时由之前的全面控股变成了以 2 家企业对其进行把控,摆脱了政府出资方人直接掌管企业的经典模式,这对整个公司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好处。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公司体制的科学构建,让众多上市企业的运营获得变得越来越规范,同时也可以保障中小股东的合法利益。
图 6.1 物产中大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前股权结构
图 6.1 物产中大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前股权结构
..........................

第 7 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员工持股计划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激励方法。它很好地将资本所有者与劳动者的核心利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其吸引优秀专业人才、提升公司组织的凝聚力、鼓励工作积极创新的有效性。对国有公司而言,这项计划的实施对于提升公司整体的治理能力还有提高公司竞争力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目前我国的国企在改革的背景条件下,国企内部自助实行了员工持股计划以此满足国企“混改”体制的要求,也从某种意义上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物产中大公司是国企实施员工持股第一批试点公司,积极响应了我国鼓励国有企业进行混改的强大号召,它在相应的方案创设方面也和自己行业的特征相匹配。该计划的顺利实行为另外的国企的实践改革给出了全新的范例。然而其自身具有的缺陷也一样为其他公司提供经验。通过对物产中大员工持股计划实施效果的探究,我们看到在如下几个层次,该计划的实行可以发挥如下的积极作用:
从资本结构角度来说,实施这项计划对于公司的资本结构是具备一定优化效果的。实行这项计划以后,公司资产负债结构将会变得越来越完善齐全,稳定,同时抗风险水平也会逐步提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也有利于提升公司债务融资的潜力与上升空间,为企业以后的高效快速的发展给予强大的发展前提。
从经营业绩的作用角度来看,大致从盈利水平、收益品质以及发展空间和偿债潜力等展开研究。在盈利水平层面,该计划对公司的盈利水平具有正向作用。然而,到了中后阶段,这种正面的作用逐步降低;在收益水平层面,扣非净利润/净利润这一负参考指标经营活动净收益/利润总额、营业外收支净额/利润总额这两个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后,偿债能力方面,分别从短期和长期入手进行分析,总体来看,员工持股计划对物产中大的短期偿债能力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其长期偿债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优化作用。
参考文献(略)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想毕业,找代写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咨询
QQ在线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