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降费对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研究——基于A股上市
时间:2021-07-23 来源:www.jbevzenko.com
本文的研究发现,上市机制在不同产权所有制企业的反应有所不同。民营制造业企业在研发投入与研发人员占比日益显现出竞争优秀。简单而言,民营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意识优于国有制造业企业。所以,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所有制不同的差异导致政策效果传导的差异性。要实现“精确制导”的定向减税降费差异化政策,促进创新绩效战略实施的效果最大化。同时应该配合产业升级政策,引导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的升级调整(张同斌,2012)[70]。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制造业企业创新环境与创新发展背景
我国经济当前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经济总体发展前景良好,但局部面临着结构性、周期性、体制性交互影响带来的困难与挑战。2020 年以来,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着巨大下行压力。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势头被中断,进而陷入整体疲软的境地;另一方面,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和贸易壁垒的增强严重冲击着国际合作的信心。单边主义愈演愈烈,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抑制了中国出口导向型制造业以及民间投资的增长(CQMM,2019)[1]。虽然地方政府采取的一系列防控风险的措施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债务投资对于经济的杠杆效应。然而整体而言,由于世界经济衰退、国际金融动荡、国家贸易保护主义与地缘政治风险带来的不确定因素所造成的局面,我们国家需要更急迫的经济换挡,以确保经济能够平稳运行。
如图 1-1 所示的 1978 年以来我国经济 GDP 增速图。可以看出:一方面,我国 GDP 增速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日趋明显,在 1994、2008、2020 年均呈现陡然下降趋势,这表明现在经济发展日趋进入惯性环节,一旦外界条件改变,经济增长则进入停滞,甚至是倒退情况;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经济增长从高速度转入高质量的趋势明显。
图 1-1 我国 1992-2020GDP 增速图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制造业行业创新驱动因素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中的支柱行业,是工业时代对于物料、能源、技术与人力转化的产业。通过制造过程,可以将自然资源或初级产品转化为人民利用的大型工具、工业品以及生活产品。制造业创新发展作为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的重要手段,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示范效应(周济,2017)[11]。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资源、劳动力等比较优势的逐渐淡化,传统依靠廉价劳动与粗旷资源发展的发展方式已经很难再次实现经济的腾飞。转变发展模式,逐步实现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式已经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达成的共识。西方国家提出的“再工业化”,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依靠创新驱动的方式,实现人力与资源的较少投入与经济产出的更高回报方式。显然,通过知识进步与技术创新等手段获得超额回报的方式已然成为社会的广泛共识(Solow,1957)[12]。然而,微观企业实施创新,产生的创新绩效不仅作用于企业自身,其外部性影响作用于社会的溢出效应往往高于其研发投入。不论企业出于自身竞争优势亦或是产业政策激励的结果都导向一个共同目标——创新(Arrow,1962)[13]。
制造业作为重资产行业,要素投入相较于轻资产行业来说通常来说要来的多。为了维持企业生产周转,现金流量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生命源泉,然而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他们会陷入研发创新技术与维持现有生产方式的“两难选择”。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减税降费政策
减税降费政策是指国家与政府在特定历史时期内,为了一定的政策目标,制定和出台的一系列减轻税收负担与降低财政性收费政策的总称,它是政府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而言,包括由税务部门具体实施的税后优惠、减免、反还等政策以及由财政部门负责的降低企业行政性收费的措施。减税降费政策还可以被称为“双减”政策。
“双减”政策是政府转移支付的一种形式,是宏观经济中政府行为的一种,是将政府税收与非税收入减免或免除的一种政府性行为。通过政策的执行,有利于企业在经营运行中获得更多的现金流量,从而增加企业的经营活力,分担企业的经营风险。
本轮双减政策始于 2016 年,是国家供给侧改革主线战略所提出的一项重要财政政策。同时,也是实施“三去一降一补”具体政策的有效措施。减税降费在国家政策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加微观企业创新动力以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减税降费政策具体包括自 2016 以来政府实施的增值税税率调档下降政策、所得税优惠政策、研发支出加计扣除政策以及社保降费等各类措施,具体政策措施详见第三章。
......................
2.2 理论基础
2.2.1 内生增长驱动理论
经济学鼻祖 Smith 在 1776 年研究国民经济时提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在于劳动分工、资本积累以及技术进步。他认为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是在一定时期推动国民经济繁荣的重要资源。但是,就长期而言突破发展的方式的束缚,二者却显得略微乏力。长期以来,建立在 Smith 的研究层出不穷,多在于关注经济增长的定性研究。上世纪 30-40 年代,Harrod 与 Domar 提出了 Harrod-Domar模型,他们研究得出结论现实,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水平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储蓄率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投资并且影响经济的增长;二是,反映生产效率—技术增长率。由此,关于经济增长的研究从定性研究逐步进入定量研究,在此后多数经济学家把研究聚焦在经济增长的模型研究,引发了新古典经济的繁荣。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一个比较清晰的客观事实,就是在经济“滞胀”中,特别是随着人口红利衰减、“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加剧、国际经济形势趋弱等内外因的作用下,中国经济发展开始迈入“新常态”。进入“新常态”以来,中国GDP 增速提升空间持续收窄,实际 GDP 增速开始下行。采用减税降费来促进企业活力,引导企业进行生产要素重组,实现企业创新必要且必须。
图 2-1 企业战略与财务战略关系图
...........................
第三章 减税降费与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发展现状.........................18
3.1 制造业行业的界定与发展.........................18
3.2 中国减税降费政策实施现状....................................19
3.3 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发展现状............................22
第四章 减税降费对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理论、假说与实证研究设计..... 26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26
4.2 研究设计...................................27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44
5.1 研究结论.....................................44
5.1.1 实施“精确制导”的减税降费政策,促进创新绩效战略实施...44
5.1.2 提升实质性创新绩效战略................................44
第四章 减税降费对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理论、假说与实证研究设计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税收激励能真实刺激企业创新吗(刘诗源,2020)[61]?基于我国税制种类的复杂程度,可实施的减税激励政策措施十分复杂且具体。大体上我国的减税政策主要是以增值税与所得税减免来实现减税效果,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两大税种为是主要的税收来源。直观的看,减税政策的实施不仅让企业获得减税机会,一定程度补贴了企业现金流,从而使企业可以将更多现金流投入研发投入,缓解了企业内源性融资压力;另一方面,减税降费资金也可以弥补企业进行创新投资的风险溢价,增加企业创新的投资信息(郭玥,2018)[62]。
当前是税制改革持续发力的经济运行新常态,实行全面营改增,增值税由生产型转变为消费型。2018 年,实体行业尤其是制造业增值税税率换挡降低,直接导致了企业的现金流量增加。反观创新活动,由于不确定与高风险性的双重阻力下,其发展所需的研发现金流量投入却很难获得保障。因此,全面营改增加之增值税调档下降则从侧面弥补了制造业企业的现金流量,通过企业的财管战略管理理论,制造业企业根据自身战略实际出发,将更多的现金流量投入企业的创业战略,使得企业的创新活动获得了现金流量(吴超鹏,2020)[63]。因此,特别是当企业内源性融资不足的情况,创新活动受到了生产经营的挤出,导致创新绩效下降在现实实务中往往存在着普遍情况。理论上,由于创新活动的非透明性基于信息不对称与生产选等正向选择时,能够获取更多现金流量时,创新活动的开展将得到更多保障,从而创新绩效将会有所提高(高建,2000)[64]。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5.1 研究结论
本文构建减税降费政策对于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传导机制模型,通过实证分析表明,在制造业企业所有制以及企业规模到达一定条件下,减税补助不仅给予制造业企业充足的现金流补助;还通过特定减税方式即引导制造业企业进行创新研发从而获得更多的减税降费待遇。实证研究发现:减税补助对于民营制造业企业的创新绩效有着更为显著的促进作用,国有制造业企业的创新绩效则相对弱于民营制造业企业;国有制造业企业的资金充足率一般优于民营制造业企业,所以民营制造业企业在获得“双减”政策现金流则表现的更为积极。
因此,本文根据上述分析提出以下研究结论:
5.1.1 实施“精确制导”的减税降费政策,促进创新绩效战略实施
通过本文研究发现,减税降费政策实施过程中,使得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大大提升。制造业企业将富足的现金流量用于企业创新决策与实施,通过获得超额现金流量弥补创新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高风险性从而带来超额回报,提升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通过这一政策实施,使得制造业企业加速进行研发投入与创新积累,促进制造业发展与繁荣。
同时,本文的研究发现,上市机制在不同产权所有制企业的反应有所不同。民营制造业企业在研发投入与研发人员占比日益显现出竞争优秀。简单而言,民营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意识优于国有制造业企业。所以,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所有制不同的差异导致政策效果传导的差异性。要实现“精确制导”的定向减税降费差异化政策,促进创新绩效战略实施的效果最大化。同时应该配合产业升级政策,引导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的升级调整(张同斌,2012)[70]。
参考文献(略)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制造业企业创新环境与创新发展背景
我国经济当前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经济总体发展前景良好,但局部面临着结构性、周期性、体制性交互影响带来的困难与挑战。2020 年以来,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着巨大下行压力。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势头被中断,进而陷入整体疲软的境地;另一方面,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和贸易壁垒的增强严重冲击着国际合作的信心。单边主义愈演愈烈,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抑制了中国出口导向型制造业以及民间投资的增长(CQMM,2019)[1]。虽然地方政府采取的一系列防控风险的措施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债务投资对于经济的杠杆效应。然而整体而言,由于世界经济衰退、国际金融动荡、国家贸易保护主义与地缘政治风险带来的不确定因素所造成的局面,我们国家需要更急迫的经济换挡,以确保经济能够平稳运行。
如图 1-1 所示的 1978 年以来我国经济 GDP 增速图。可以看出:一方面,我国 GDP 增速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日趋明显,在 1994、2008、2020 年均呈现陡然下降趋势,这表明现在经济发展日趋进入惯性环节,一旦外界条件改变,经济增长则进入停滞,甚至是倒退情况;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经济增长从高速度转入高质量的趋势明显。
图 1-1 我国 1992-2020GDP 增速图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制造业行业创新驱动因素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中的支柱行业,是工业时代对于物料、能源、技术与人力转化的产业。通过制造过程,可以将自然资源或初级产品转化为人民利用的大型工具、工业品以及生活产品。制造业创新发展作为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的重要手段,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示范效应(周济,2017)[11]。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资源、劳动力等比较优势的逐渐淡化,传统依靠廉价劳动与粗旷资源发展的发展方式已经很难再次实现经济的腾飞。转变发展模式,逐步实现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式已经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达成的共识。西方国家提出的“再工业化”,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依靠创新驱动的方式,实现人力与资源的较少投入与经济产出的更高回报方式。显然,通过知识进步与技术创新等手段获得超额回报的方式已然成为社会的广泛共识(Solow,1957)[12]。然而,微观企业实施创新,产生的创新绩效不仅作用于企业自身,其外部性影响作用于社会的溢出效应往往高于其研发投入。不论企业出于自身竞争优势亦或是产业政策激励的结果都导向一个共同目标——创新(Arrow,1962)[13]。
制造业作为重资产行业,要素投入相较于轻资产行业来说通常来说要来的多。为了维持企业生产周转,现金流量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生命源泉,然而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他们会陷入研发创新技术与维持现有生产方式的“两难选择”。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减税降费政策
减税降费政策是指国家与政府在特定历史时期内,为了一定的政策目标,制定和出台的一系列减轻税收负担与降低财政性收费政策的总称,它是政府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而言,包括由税务部门具体实施的税后优惠、减免、反还等政策以及由财政部门负责的降低企业行政性收费的措施。减税降费政策还可以被称为“双减”政策。
“双减”政策是政府转移支付的一种形式,是宏观经济中政府行为的一种,是将政府税收与非税收入减免或免除的一种政府性行为。通过政策的执行,有利于企业在经营运行中获得更多的现金流量,从而增加企业的经营活力,分担企业的经营风险。
本轮双减政策始于 2016 年,是国家供给侧改革主线战略所提出的一项重要财政政策。同时,也是实施“三去一降一补”具体政策的有效措施。减税降费在国家政策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加微观企业创新动力以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减税降费政策具体包括自 2016 以来政府实施的增值税税率调档下降政策、所得税优惠政策、研发支出加计扣除政策以及社保降费等各类措施,具体政策措施详见第三章。
......................
2.2 理论基础
2.2.1 内生增长驱动理论
经济学鼻祖 Smith 在 1776 年研究国民经济时提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在于劳动分工、资本积累以及技术进步。他认为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是在一定时期推动国民经济繁荣的重要资源。但是,就长期而言突破发展的方式的束缚,二者却显得略微乏力。长期以来,建立在 Smith 的研究层出不穷,多在于关注经济增长的定性研究。上世纪 30-40 年代,Harrod 与 Domar 提出了 Harrod-Domar模型,他们研究得出结论现实,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水平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储蓄率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投资并且影响经济的增长;二是,反映生产效率—技术增长率。由此,关于经济增长的研究从定性研究逐步进入定量研究,在此后多数经济学家把研究聚焦在经济增长的模型研究,引发了新古典经济的繁荣。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一个比较清晰的客观事实,就是在经济“滞胀”中,特别是随着人口红利衰减、“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加剧、国际经济形势趋弱等内外因的作用下,中国经济发展开始迈入“新常态”。进入“新常态”以来,中国GDP 增速提升空间持续收窄,实际 GDP 增速开始下行。采用减税降费来促进企业活力,引导企业进行生产要素重组,实现企业创新必要且必须。
图 2-1 企业战略与财务战略关系图
第三章 减税降费与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发展现状.........................18
3.1 制造业行业的界定与发展.........................18
3.2 中国减税降费政策实施现状....................................19
3.3 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发展现状............................22
第四章 减税降费对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理论、假说与实证研究设计..... 26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26
4.2 研究设计...................................27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44
5.1 研究结论.....................................44
5.1.1 实施“精确制导”的减税降费政策,促进创新绩效战略实施...44
5.1.2 提升实质性创新绩效战略................................44
第四章 减税降费对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理论、假说与实证研究设计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税收激励能真实刺激企业创新吗(刘诗源,2020)[61]?基于我国税制种类的复杂程度,可实施的减税激励政策措施十分复杂且具体。大体上我国的减税政策主要是以增值税与所得税减免来实现减税效果,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两大税种为是主要的税收来源。直观的看,减税政策的实施不仅让企业获得减税机会,一定程度补贴了企业现金流,从而使企业可以将更多现金流投入研发投入,缓解了企业内源性融资压力;另一方面,减税降费资金也可以弥补企业进行创新投资的风险溢价,增加企业创新的投资信息(郭玥,2018)[62]。
当前是税制改革持续发力的经济运行新常态,实行全面营改增,增值税由生产型转变为消费型。2018 年,实体行业尤其是制造业增值税税率换挡降低,直接导致了企业的现金流量增加。反观创新活动,由于不确定与高风险性的双重阻力下,其发展所需的研发现金流量投入却很难获得保障。因此,全面营改增加之增值税调档下降则从侧面弥补了制造业企业的现金流量,通过企业的财管战略管理理论,制造业企业根据自身战略实际出发,将更多的现金流量投入企业的创业战略,使得企业的创新活动获得了现金流量(吴超鹏,2020)[63]。因此,特别是当企业内源性融资不足的情况,创新活动受到了生产经营的挤出,导致创新绩效下降在现实实务中往往存在着普遍情况。理论上,由于创新活动的非透明性基于信息不对称与生产选等正向选择时,能够获取更多现金流量时,创新活动的开展将得到更多保障,从而创新绩效将会有所提高(高建,2000)[64]。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5.1 研究结论
本文构建减税降费政策对于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传导机制模型,通过实证分析表明,在制造业企业所有制以及企业规模到达一定条件下,减税补助不仅给予制造业企业充足的现金流补助;还通过特定减税方式即引导制造业企业进行创新研发从而获得更多的减税降费待遇。实证研究发现:减税补助对于民营制造业企业的创新绩效有着更为显著的促进作用,国有制造业企业的创新绩效则相对弱于民营制造业企业;国有制造业企业的资金充足率一般优于民营制造业企业,所以民营制造业企业在获得“双减”政策现金流则表现的更为积极。
因此,本文根据上述分析提出以下研究结论:
5.1.1 实施“精确制导”的减税降费政策,促进创新绩效战略实施
通过本文研究发现,减税降费政策实施过程中,使得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大大提升。制造业企业将富足的现金流量用于企业创新决策与实施,通过获得超额现金流量弥补创新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高风险性从而带来超额回报,提升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通过这一政策实施,使得制造业企业加速进行研发投入与创新积累,促进制造业发展与繁荣。
同时,本文的研究发现,上市机制在不同产权所有制企业的反应有所不同。民营制造业企业在研发投入与研发人员占比日益显现出竞争优秀。简单而言,民营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意识优于国有制造业企业。所以,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所有制不同的差异导致政策效果传导的差异性。要实现“精确制导”的定向减税降费差异化政策,促进创新绩效战略实施的效果最大化。同时应该配合产业升级政策,引导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的升级调整(张同斌,2012)[70]。
参考文献(略)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