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MBA论文网MBA论文 > MBA毕业论文 > 企业管理 > 正文

F企业网络舆情风险管理优化研究

时间:2020-12-07 来源:51mbalunwen作者:vicky
本文认为目前 F 企业没有极高程度的风险因素,程度较高的风险因素有“高管行为”、“销售管理”、“企业形象”,风险程度一般的是“业务经营”、“行业环境”、“舆论环境”。基于风险暴露模型,F 企业总体得分 37分,落点区域为安全区域,但是趋于安全区和警告区临界值,情况不容乐观,急需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优化。(二)F 企业目前在网络舆情风险管理上主要存在“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有效激励缺位,文化价值缺失”、“对外宣传不足,对内把控不严”、“监测预警空白,应对处置吃力”四方面的具体问题。导致的原因主要有四点:对网络舆情风险管理重视不够、风险组合观念淡薄、舆情事件处置能力不足以及如今互联网舆论生态和企业外部环境错综复杂。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网络已经融入国民生活,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据第 4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 年 3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9.04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 64.5%;手机网民规模达8.97 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 99.3%;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 8.96 亿,占网民整体的 99.2%;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 8.50 亿,占网民整体的 94.1%;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 7.50 亿,占网民整体的 83.0%;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 7.31 亿,占网民整体的 80.9%[1]。
互联网的发展水平对社会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发表意见、互联互通最主要的渠道。网络舆情是互联网社会信息传播的必然产物,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逐渐显现出表达主动、传播迅速、形式多样、燃点低、爆点多、波及范围广的特征,对政治生活秩序、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影响与日倶增。目前网上舆论环境依然复杂,网络谣言、不良内容等问题不容忽视,网络正能量需要进一步壮大[2]。
一些企业具有前瞻性眼光,掌握了互联网传播的特征,并将营销和宣传战场从传统媒体转移到了网络媒体上,用一半的精力就取得了双倍的效果。但与此同时,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企业陷入互联网的负面舆论漩涡,质量、安全、服务、售后甚至宣传方法本身都可能成为公众投诉的对象。过去,在舆论相对较慢、渠道很少的情况下,企业的部分舆论经常被其他各种信息所掩盖或稀释,形成大规模的舆论危机并不容易。互联网交流的便利性和放大效应增加了爆发舆论危机的可能性,使每个人都成为新闻发现者和传播者。企业的一举一动都受到网民的密切关注,特别是在企业发生突发事件时,一些负面信息往往引起网民的特别注意,使其在网络上迅速传播,甚至无限放大,形成冲击,大规模的网络舆论影响着企业的声誉,甚至生存[3]。此外,网络交流的匿名性使许多交流参与者明显地情绪化,甚至出现“键盘侠”发泄自己的情绪,负面舆论很容易迅速传播和渲染[4],而积极的舆论常常被忽略,这很容易形成“好事不传,坏事蔓延”的情况,使企业陷入网络舆论影响的被动围困之中。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中国较晚才开始风险管理方面的实践和教学,1987 年,标志着风险管理研究开始的是一本书籍——《风险分析与决策》,由清华大学教授郭中伟出版。2006 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发布,指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企业风险管理水平提升,是具有非凡意义的文件,同时也加速推进我国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6]。李云杰(2018)认为,企业要想有效地控制企业经营风险,须进一步地加强对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由此帮助企业提高内控效率,保证企业经营风险的有效防控[7]。马强(2019)认为企业在经营和管理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风险,并以不同的形式出现,而中小企业为了实现更好的发展,应该在内部控制的各个阶段加强风险的管理,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规避风险或降低风险[8]。此外,许多学者探索了 COSO 企业风险管理(ERM)框架在中国的应用,涵盖了各个级别和规模的公司,何新威于 2016 年将其应用于核电企业[9],高铁如于 2016 年应用到了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10],闵宗磊于 2017 年在农村商业银行研究上运用了该框架[11]。
国外方面,1995 年,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施耐德(Schneider)教授首次提出了“风险管理”的概念。后来,约翰(John)教授和福德(Ford)教授在《意外和事故分析》一书中进一步定义了“风险管理”,也就是说,风险管理是用于构建风险和对风险做出反应的各种监测方法和过程的总称,该定义涵盖了企业面临的所有风险因素,包括传统的金融投机风险和其他业务领域的风险因素,为后续的风险管理研究奠定了基础。20 世纪之后,许多机构和个人都进入了风险管理的研究行列。2011 年,霍伊特(Hoyt.R.E)及利本贝格(Liebenberg.A.P)解释说,风险管理对金融业具有深远影响,并提出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对公司管理和盈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12];哈里斯(Harris)等人在 COSO 委员会于 2010 年 12 月所发布白皮书的指导下,通过制定风险管理程序,确定控制目标,风险评估和管理建议[13]。2014 年,Chang S.I 及 Yen D.C 等访问了英国和法国的 600 多家上市公司,并且深入调查发现,拥有内部控制系统的公司可以更好地应对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的风险[14];克鲁伊(Crouhy)指出,风险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积极选择适合他们的风险类型和水平方式,大多数业务决策都是牺牲当前资源以换取未来的不确定回报,并认为风险管理系统需要学术模型,将研究和实际应用相结合[15]。
图 1.1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 2 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风险
(一)风险的定义
截至目前,对于风险的定义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将风险定义为未发生的但是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并且这种不确定性是人们不想看到的;另外一种看法将风险定义为事件带来的损失的不确定性。综合以上观点,本文认为风险是人们不予期望的某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产生损失程度的不确定性。
(二)风险的构成要素
风险因素、风险事件、损失后果三个要素,一般被认为构成了风险。风险因素是一种原因,即为提高不予期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者增大产生损失后果危害的源头所在;风险事件是风险发生过程,即为不确定性已经发生并造成了一定后果的意外事件,风险转化为事实;损失后果是风险结果,即为因可能性的发生造成了生命、财产、声誉、精神等方面的不确定的损失,就是指某种对主体构成风险的结果内容。
2.1.2 风险管理
(一)风险管理的定义
风险管理就是说活动主体(组织或个人)为了防止不确定性即风险事件的发生,或者降低风险损失后果,而通过一系列措施进行管控扼制的动态过程,即投入一定的成本而能够获得有效的安全保障。
(二)风险管理的要求
风险管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具备统一性,风险管理要与活动主体的总体目标保持一致,例如个人的风险管理要与整体人生发展规划相统一,企业的风险管理要与整体的企业发展目标相统一;二是要具备明确性,风险管理活动要有明确的目标,投入的成本要能有效获得明确的安全保障回报;三是要具备重点性,风险对象要有重点和非重点的主次之分,风险动态管理过程中针对风险对象的重要程度进行轻重缓急的有序处理;四是要具备可操作性,风险管理活动的实施必须是切合活动主体的实际,具备客观及主观上的可操作性,才能取得风险管理成本投入的有效回报。
...........................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风险报酬权衡理论
风险报酬权衡理论是从投资组合理论衍生而来的。投资组合理论通常是一个约束优化问题,它由哈里·马科维茨(Harry M.Markowitz)在 1952 年的《资产组合选择》中提出,该理论主要解决投资者如何衡量不同的投资风险以及如何合理地组合自有资金以获得最大回报的问题[34]。根据马科维茨的理论,市场上的所有投资者都是理性的,也就是说,理性的投资者更倾向于收益而不是风险,根据风险和回报的两个维度,可以获得四种最基本的投资组合:高风险和高回报,高风险和低回报,低风险和低回报以及低风险和高回报。基于马可维兹的投资理论,通过“预期收益方差分析”方法和“理性人”概念的引入,在成熟的经济市场中,高风险低收益和低风险高收益都无法生存。如果存在一个高风险、低回报的行业,根据理性经济学家追求利润和规避风险的特点,市场的无形之手就会自动调整,最终该行业退出市场。相反,如果市场出现在风险极低且回报率很高的行业中,则理性经济人士会进入该行业,使得该行业最终恢复到正常的回报率。
资产预期收益率随风险系数的增加而增加,即收益与风险价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风险较小相应的收益较低,风险较大,自然回报也会增加,以上是风险与收益之间平衡的经典原则。如果要获得超额收益,则需要相应地面对风险。应当指出,高风险不一定带来高回报,原因是当风险增加时,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加,很可能造成损失,并且损害程度是完全不可控制的。由于上述原因,企业希望最大化价值,
..............................

第 6 章 F 企业网络舆情风险管理优化保障
6.1 动态调整网络舆情风险管理
网络舆情风险管理工作的推进并非一劳永逸,随着网络生态、社会进步等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改革发展等内部组成发生更替,网络舆情风险因素也会发生改变,原本的高风险因素可能变得无足轻重,原本的低风险因素可能成为关注重点,因此,F 企业网络舆情风险管理是一个不断动态调整进行的企业动作。
6.1.1 把握管理薄弱环节
2017 版 COSO-ERM 框架“审阅与修订”要素中第一个原则即“评估实质性变化”,应用到网络舆情领域风险管理上,实质性变化一般指网络舆情风险事件发生后,对企业造成了重大损失,使得企业网络舆情风险管理工作发生了影响性的大变化,因此,评估实质性变化也就是把握好网络舆情风险事件发生原因这一管理的薄弱环节。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虑:
(一)做好案例积累工作
及时整理汇总近一段时间,本企业和类似企业出现的网络舆情热点事件,充实网络舆情风险案例库内容,形成具备时间、地点、主体、成因、过程、结果等要素的完整网络舆情事件分析报告,进一步积累应对网络舆情风险经验,为管理的动态调整优化提供参考。
(二)做好事后处置工作
网络舆情风险事件处理结束后,总结薄弱环节部分的有关细节,包括内部的和外部的,并进行溯源分析,把握好企业的网络舆情风险事件发生的源头性因素,以便日后进行重点关注,或者直接进行调整改革。
图 2.1 2017 版 COSO-ERM 模型
...........................
 
第 7 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本文是针对具体的 F 企业进行的研究,旨在帮助 F 企业提高网络舆情风险管理能力,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通过风险识别及评估,目前 F 企业没有极高程度的风险因素,程度较高的风险因素有“高管行为”、“销售管理”、“企业形象”,风险程度一般的是“业务经营”、“行业环境”、“舆论环境”。基于风险暴露模型,F 企业总体得分 37分,落点区域为安全区域,但是趋于安全区和警告区临界值,情况不容乐观,急需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优化。
(二)F 企业目前在网络舆情风险管理上主要存在“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有效激励缺位,文化价值缺失”、“对外宣传不足,对内把控不严”、“监测预警空白,应对处置吃力”四方面的具体问题。导致的原因主要有四点:对网络舆情风险管理重视不够、风险组合观念淡薄、舆情事件处置能力不足以及如今互联网舆论生态和企业外部环境错综复杂。
(三)基于 2017 版企业风险整合管理框架中“治理和文化”、“绩效”两个要素,从夯实网络舆情风险管理基础、实施网络舆情风险响应措施两个层次,为 F 企业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网络舆情风险管理优化策略——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制度体系、构建激励机制、塑造企业文化、加强正面建设、强化内部管控、建立监测预警、提升应对能力。同时,从动态调整和沟通强化两个方面设计了保障措施,支持优化策略的落实。
参考文献(略)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想毕业,找代写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咨询
QQ在线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