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MBA论文网MBA论文 > MBA毕业论文 > 国际金融 > 正文

凯恩斯主义政策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应用及效应研究

时间:2015-01-22 来源:www.www.jbevzenko.com作者:admin
绪  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现代金融市场的高速发展造就了各国金融市场的高度繁荣,同时衍生出了更加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市场,由于金融衍生品交易不需进行本金转移便可交易,因此这类产品交易具有杠杆效应,易产生较大风险。2007 年 4 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宣布申请破产保护,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自此浮现,随后环球股市因美国次级房屋信贷问题首度大跌,全球股市大幅波动,联邦基金利率由 1%升调至 5.25%,导致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还款困难,资金链开始断裂。2008 年贝尔斯登和美林证券相继被收购、雷曼兄弟倒闭等等一系列事件预示着一场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同时也将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传播给了其他国家。尽管从表面上看危机的直接原因是房贷违约,但实际上却是泛滥的金融衍生品引起了危机的产生,过度的金融创新与金融衍生品、杠杆操作的滥用使违约风险呈现几何形式的扩大,它们在这场危机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目前的美国次贷危机已经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其他国家在危机中独善其身这一愿望已然成为泡影,像中国这样一些金融市场开放程度较低的国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美国次贷危机的波及。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无论风险监管、预警机制如何健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必然会导致危机全球化,而一旦危机发生,采取什么样的救市政策、救市政策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是我们应当关注的焦点。 
.........
 
二、文献综述 
通过阅览国内外关于金融危机的相关文献,本文将这些文献归纳成若干类,即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金融危机下主要经济体采取的救市政策评析以及各国应对金融危机可采取的相关措施 3 个方面。 世界银行在《2009 年全球经济展望》中预测,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发达国家经济将出现负增长,其中美国增长速度为-0.5%,日本增长速度为-0.1%,欧元区国家增长速度为-0.6%。同时 2009 年世界贸易总额将萎缩 2.1%,发达国家投资下降 1.3%。《2010 年全球经济展望》则显示全球 GDP 在 2009 年下降 2.2%,发展中国家将面临借贷成本提高、资金短缺问题,而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量将大幅降低——2007 年 FDI 占 GDP 约 3.9%,2010 年度 FDI 占 GDP 比率约降至 2.8%—3.0%。而 2013 年新发布的《2013 年全球经济展望》则表示世界各国受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影响经济增长率依然会持续下滑,其中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国家仍然面临高失业、高债务和高赤字的困境,预计其 2013 年经济增长率约为 2.1%和 1.2%。 美国作为本次金融危机的发源国,其经济受到的影响可想而知。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8 年美国 GDP 总值约为 4.27 万亿美元,2009 年美国 GDP 总值环比下降 75%,仅为 1.069 万亿美元。而美国劳工部统计 2009 年 11 月美国失业率高达10.2%,成为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最高值。此外,  美国的对外商品和服务贸易也受到了较大影响,2008 年 12 月份的贸易逆差为 399 亿美元,环比下降 4%,而当月美国进口额与出口额的降幅均超过 5%。此外,金融危机的爆发还使美元贬值并遭到各国抛售,部分国家丧失了对美元的信心并提出用其他货币代替美元作为国际市场的交易结算货币,导致美元地位动摇,加剧了市场的惶恐心理。 
........
 
第一章 凯恩斯主义关于经济危机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有效需求”这一概念最早由马尔萨斯于 1820 年提出,马尔萨斯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由于社会有效需求不足有可能引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936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并在该书中重提有效需求这一概念,建立了更为完整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凯恩斯在《通论》一书中对有效需求的概念作出如下解释:若令 Z 为雇佣 N个人时产品的总供给价格,则 Z 与 N 的关系可用函数表示为 Z=Φ(N),该式称为总供给函数。令 D 为企业家雇佣 N 个人时所预期的卖价,则 D 和 N 同样可用函数表示为 D=f(N),称其为总需求函数。当总需求函数与总供给函数相交时,D 的数值被称为有效需求,此时企业家的利润达到最大值①。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由两部分构成,这是因为当实际收入总量增加时,总消费量虽然也会增加,但其增加的程度不如收入增加的程度,这就使二者之间产生差额,而这部分差额就需要由足够数量的现期投资来补偿,否则企业家将会处于 Z>D 的状态并面临损失。因此有效需求 D 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D=D1+D2=Φ(N),其中 D1代表消费需求,D2 代表投资需求。 在《通论》一书中凯恩斯通过指出社会总就业量 N 取决于有效需求 D,当有效需求不足时,商品供应过剩导致存货激增,此时生产者会解雇工人造成工人失业,从而引发经济周期性波动。而有效需求的不足则是由于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造成的。凯恩斯通过分析人们的心理预期,归纳出三个基本心理规律,用于解释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的原因。 
.............
 
第二节  凯恩斯主义政策概述
财政政策的一般定义是指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做的决策①。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通常指政府通过增减税收和增减预算支出来调节社会总需求,使之与社会总供给相均衡②。财政政策由国家政府制定和执行,通过财政政策工具实现其政策目标。财政政策工具分为收入政策工具和支出政策工具,它是指国家为实现一定财政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各种财政手段和措施,主要包括财政支出、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国债。其中税收构成了收入政策工具,而财政支出中的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则构成了支出政策工具。 财政支出又称政府支出,它包括了国家所有各级政府的总支出,主要分为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两类。政府购买涉及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交易,是社会需求的一部分,因此政府购买的调整会影响社会总需求的增减。政府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③。政府转移支付虽然不涉及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交易,但可以影响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从而调节社会需求。通常来讲,增加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会增加社会总需求,反之则会降低社会总需求。 政府的主要收入是税收,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使它成为了实行财政政策的有力手段之一,而税率的高低和税收绝对量的大小对国民收入具有不同影响。当政府需要以税收作为财政政策工具时,通常会调节税率:降低税率会减少税收,从而增加社会总需求、扩大国民产出,反之则会减少社会总需求、缩小国民产出。 
.........
 
第三章 凯恩斯主义救市政策对主要经济体产生的正效应 .............. 32 
第一节  凯恩斯主义救市政策对美国经济产生的正效应 ............... 32 
一、金融市场流动性迅速增加 ..... 32 
二、实体经济稳步回升 ..... 34 
第二节  凯恩斯主义救市政策对欧洲经济产生的正效应 ............... 36 
一、降低了金融机构的破产风险 ............. 36
二、促进经济复苏和提振市场信心 ......... 37 
第三节  凯恩斯主义救市政策对日本经济产生的正效应 ............... 39 
一、推动出口上升和增强出口企业竞争力 ......... 39 
二、失业率下降和经济回暖 ......... 40 
第四节  凯恩斯主义救市政策对中国经济产生的正效应 ............... 42 
一、企业效益有所提高、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 42 
二、国内需求逐步增加、经济形势总体好转 ..... 44 
 
第四章 凯恩斯主义救市政策对主要经济体产生的负效应 
 
在本次金融危机中,美国、欧洲国家、日本以及中国所采取的救市政策通过各种渠道对这些国家的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各项经济指标的好转表明了各国经济正在迅速复苏,充分说明了凯恩斯主义救市政策在短期内能够迅速、有效地将低迷的国家经济拉回正轨。然而,这些凯恩斯主义救市政策在短期内为经济带来的正效应却无法抵消它们在长期内为经济带来的负效应。换句话说,这些凯恩斯主义的救市政策仅仅能在短期内帮助经济脱离低谷,在长期内不仅未必能扭转经济局势,还很有可能为未来新一轮的金融危机埋下隐患。 
 
第一节  凯恩斯主义救市政策对美国经济产生的负效应 
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通过第一轮和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购买大量的美国国债来向美国经济市场乃至世界经济市场投放美元,两轮量化宽松政策共投放了逾 13000 亿美元。巨额的货币增量在推动美国经济复苏的同时也推升了全球范围的通货膨胀预期,在美国、欧元区、日本和中国这四大经济体中,中国面临的通胀风险最大:在图 5-1 中,中国的 CPI 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经济体,而2010 年 4 月后美国的 CPI 增速则较为稳定。 通常来讲,美国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增加基础货币都会导致美国本土商品价格上涨、通货膨胀加剧,然而当前的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这是因为受本次金融危机影响,美国货币的乘数效应并不明显导致短期内美国通胀预期不大——2008 年 9 月至 2009 年 6 月期间美国 M1 货币乘数和 M2 货币乘数分别从 1.617 和1.656 降至 0.904 和 0.942,此后虽有小幅震荡但与危机前的数据相比,差距依然巨大。此外,美国政府通过转移支付等方式将增发的美元返还给美国民众,并通过医疗体系改革等手段提高了美国居民的生活福利水平,而美国从其他国家大量进口的商品平抑了国内可能上涨的物价,导致 QE1 和 QE2 实行以后美国的 CPI 并没有出现大幅增长。 然而从长期来看,当危机渐渐过去、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之时,货币乘数必然会随之上升,之前那些由于银行出于风险规避考虑而滞留在金融系统内部的资金也会随着经济的复苏释放出来,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和乘数效应的增大必然会导致美元激增、供过于求。如果美联储和美国政府无法预见这一情形的话,那么可以想见彼时的美国经济
........
 
结  语 
 
本文主要研究了金融危机爆发时期以及后金融危机时期,各国为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凯恩斯主义政策为各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带来的正负效应,通过对这些效应的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 第一,通过研究凯恩斯主义政策实施后各国的经济数据与经济指标可以发现,凯恩斯主义政策在短期内对于经济复苏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其中美国、欧盟、日本作为发达国家大力实施凯恩斯主义政策,其宏观经济受政策影响得以逐步好转,而中国作为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则适度实施了凯恩斯主义政策,这使得经济的下滑趋势得到了扭转,因此可以认为在应对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经济衰退时,采取相机抉择的凯恩斯主义政策可以在短期内刺激经济复苏、阻止经济进一步下滑。 第二,对各国实施凯恩斯主义政策后的经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可以发现,在长期内,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引起国家经济的通货膨胀,零利率政策可能会导致国内资本外逃、流动性枯竭,而凯恩斯所提倡的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很可能会导致一国负债率过高、产生巨额债务违约风险。上述种种风险在短期内得以潜伏,在长期内可能爆发,进而成为下一轮金融危机的起因,因此在利用凯恩斯主义政策拉动经济复苏的同时也要注意政策带来的长期风险。 第三,由于当前实行的凯恩斯主义政策可能成为未来金融危机的原因,因此在刺激经济复苏的同时还应当吸取本次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注重完善金融风险监控体系。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机构体系与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则是分别从内外两方面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这对于维护世界经济金融稳定具有现实意义。 
.........
参考文献(略)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想毕业,找代写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咨询
QQ在线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