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MBA论文网MBA论文 > MBA毕业论文 > 财会管理 > 正文

财务重述、审计师声誉与审计师变更

时间:2017-06-07 来源:www.www.jbevzenko.com作者:lgg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近来,由于财务报告的弄虚作假导致的财务重述现象的不断出现,逐渐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财务重述问题在国内外都有着愈演愈烈的倾向,财务重述对证券市场释放负面的信号,发生重述之后,不仅资本市场上公司的累计超额回报显著为负,也会使得投资者对公司的诚信产生怀疑与动摇。对财务重述问题的研究最早开始于美国的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发生财务重述的数量增速较快,尤其是许多大公司如施乐、世通、安然、阳光等也不断出现财务造假的事件,财务重述对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类似的情形也同样发生在我国,大约每年超过15%的上市公司发布各类重述公告,我国的财务重述出现了数量大、频率高、范围扩大的现象,并且大多数重述都是针对重要财务指标的增减修正,影响程度日渐严重。高锦萍和陈宇(2016)发现更正公告占据了重述公告的大部分,并且公告的主要涉及的问题是治理问题。对于涉及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重述并不直接改变利润而是通过对改变应收应付账款、预收预付账款的补充更正公告以及对基本每股收益等财务指标的计算错误进行更正[1]。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会对重述公司股票的价格产生影响,破坏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转,更破坏了投资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信任,给投资者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根据学者们的研究,总结出财务重述发生的两种类型:一种是对财务报告中的确存在的、由于疏忽造成的非操纵性差错进行修正,而另一种则是上市公司为了满足自身的利益而进行的盈余操纵,后者是利用财务重述这一途径修改和隐瞒披露信息来掩盖其虚假陈述的行为。在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希望可以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依靠准确、可靠、高质量的信息来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如果企业通过财务重述这一正当途径来达到自身粉饰报表、舞弊、欺诈的目的,会给投资者造成的严重损害,最终导致资本市场的失调。因此,关注和研究财务重述问题并以此防范和减轻财务重述的消极影响就显得十分必要,同时也能为监管部门提供合理的建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讨财务重述对审计师变更的影响,同时也关注审计师声誉对财务重述与审计师变更的作用,对三者之间的相关问题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从理论方面看,关于财务重述对审计师变更的影响的研究丰富了审计师的风险战略管理、财务重述导致的经济后果、影响审计师变更的相关因素以及审计师的自身特征声誉等方面的研究。审计师会采取改变审计收费、出具不同的审计意见报告以及辞聘等风险管理策略来表现风险判断的结果,本文首先从财务重述对审计师变更的影响这一切入点发现事务所运用辞聘战略是降低风险的风险管理战略。同时本文补充了核心财务重述、影响净利润的财务重述、影响财务报告类型的财务重述等不同的财务重述类型对审计师变更的影响的相关研究,并且研究了审计师声誉对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目前,国内学者对财务重述、审计师声誉与变更方面的研究较少,开展对其三者之间关系研究,不仅可以拓展当前对财务重述以及外部审计的研究新视野和新方向,也可以为建立更加规范的审计市场监管制度提供理论依据。从实践方面看,本文对会计师事务所以及信息使用者都有重要的意义,并且有助于有关部门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加强监管力度。从造成审计师变更的辞聘和解聘角度来看,审计师往往通过辞聘规避成本风险和监管的风险诉讼,重述公司也通常通过解聘变更审计师获得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审计意见。基于此,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审计师有效的识别审计过程中的风险,正确的选择恰当的风险管理战略,能够促进会计师事务所培育审计师自身的声誉、提高审计质量,保证审计服务的品质,提升综合职业能力,最终创造审计师的品牌效应,切实发挥其第三方的独立性以及外部监督角色的力量,从而防止上市公司不正当的财务重述行为。与此同时,也有助于敦促上市公司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对充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外,能够加快对财务重述和审计师变更的研究,完善审计师声誉制度,为公平、健康、稳定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增添力量。
..........
 
第 2 章 文献综述
 
2.1 财务重述的相关文献回顾与述评
Richardson, Tuna and Wu(2002)通过研究发现,当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对未来的盈余增长和外部融资需求有更高的市场预期时,通常为达到获得低成本融资目的,在融资之前采用财务重述来制造盈余持续增长现象,以此来展示公司良好的经营状况[2]。会计差错的产生,原因在于管理层对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量,利用财务重述进行盈余管理,而不是单纯的由于会计准则的模糊性和业务的复杂性。唐颖(2016)提出,上市公司由于具有融资需求而具有了盈余管理的动机,最终导致了财务重述。相对于无融资意向的企业,倾向于再融资的企业更具有财务重述的可能。并且对再融资的要求越强烈,财务重述发生的可能性越大[3]。财务预期是投资者对公司的经营状况以及成长性做出的预期,当企业存在未达到投资者的财务预期或者存在亏损的压力时会更加倾向进行财务重述。故为了维持盈利增长的预期,避免股价下跌,损失公司利益,上市公司往往会通过虚假陈述来掩盖公司现实财务状况,之后再通过财务重述进行调整。因此,财务预期和企业亏损也成为财务重述频发的重要动因之一。Callen, Robb and Segal(2008)提出,公司的财务预期和盈利能力的强弱可能会影响财务重述发生的可能性,对未来预期较好,但盈利能力较弱甚至发生亏损的公司更有可能对收入进行盈余操纵,导致财务重述的发生[4]。上市公司想要维持盈利的持续性,保持公司的市值时,将面对较大的市场压力,由此会迫使公司进行盈余操纵,引发财务重述。张为国和王霞(2004)集中研究发生财务错报状况的原因后发现,虚高盈余的财务重述有明显的动机进行盈余操纵,当上市公司出现本期利润低于上期甚至发生亏损、存在较高的资产负债率、较小的资产规模、较高的线下项目的收益时更容易发生虚高盈余的财务重述[5]。
.........
 
2.2 审计师变更的相关文献回顾与述评
对于审计师变更与审计意见类型之间的关系,Krishnan and Stephens(1996)证明了两者之间存在双向关系即审计师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存在审计意见分歧,导致了审计师的变更,反之审计师认为被审计单位有变更审计师的可能,该公司更有可能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16]。李东平等(2001)认为,审计师与被审计单位在会计选择意见方面是否一致的标准是公司能否被出具非标意见审计报告,因为证监会十分关注非标审计意见的公司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一旦发现就会进行严厉惩罚[17]。陆正飞和童盼(2003)运用估计模型发现了上市公司利用审计师变更实现审计意见的证据[18]。财务状况不好的上市公司很可能会通过变更审计师来延缓向外界传递财务困境信息的时间,通过阻碍审计的程序推迟破产申请。审计师的变更阻碍了利害方识别濒临破产的公司。刘伟等(2007)的研究发现,审计师变更与盈余管理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上市公司往往通过审计师变更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掩盖公司的糟糕财务状况[19]。而盈余管理往往是财务状况不好的上市公司发生财务重述的动机,财务重述公司具有较高的财务信息风险。王桦和何荣玮(2010)调查得出了当公司存在因舞弊、作假等财务行为发生的重大错报时,审计师因在保证被审计单位财务信息质量方面起着重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财务重述的责任,因此更容易发生审计师的变更[20]。
............
 
第 3 章 理论分析............14
3.1 相关概念定义.....14
3.2 委托代理理论.....15
3.3 信息不对称理论...........16
3.4 会计师事务所风险管理理论...........17
3.5 声誉机制理论....18
第 4 章 实证分析............19
4.1 研究假设.............19
4.2 变量的选取.........21
4.3 模型的建立.........24
4.4 数据来源及样本筛选与简要对比分析.....25
4.5 实证检验与分析...........30
第 5 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45
5.1 研究结论与启示...........45
5.2 相关建议.............46
5.3 研究局限性.........48
 
第 4 章 实证分析
 
4.1 研究假设
上市公司发生财务重述说明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质量不高,而且有可能是通过财务重述进行盈余操纵,这样就使得外部投资者对于公司财务信息质量失去信心(Palmrose et al.,2004)。由此可能引发投资者对于公司的负面印象,导致公司股价下跌,声誉破损。在财务重述发生之后,从重述公司角度来看,公司会采取一些应对措施来消除负面影响。一方面公司内部方面会认为审计师应当在重述前修正差错,因此对低质量的财务信息承担一定的责任;另一方面,由于外部投资者会质疑审计师对于把控审计质量的能力,重述公司会通过变更审计师来缓解负面形象,挽回投资者的信心。为避免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出具,上市公司可能通过变更审计师来进行审计意见购买。De Fond.M(1998)发现,当审计师发现了可操纵性应计利润可能会采取保守的会计处理方法,而管理层可能会为了寻求没有保守偏向的审计师而更换审计师,换取对自身有利的审计意见。由于财务重述公司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很大,上市公司会有意避免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通过解聘审计师来换取“清洁”审计意见。另外,财务重述之后,审计师可能会承受更高的诉讼风险,因此会调整审计计划如配置审计专家、增加审计测试等,这种调整会使得审计成本上升,事务所对财务重述公司收取的审计费用会提高,上市公司也可能出于对审计费用的考量解聘审计师,因此可以推测出事务所的审计定价策略有可能会导致事务所被解聘。
.........
 
结论
 
本文通过研究我国2011-2014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以及发生财务重述的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对财务重述、审计师变更与审计师声誉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考察。首先分析财务重述与审计师变更整体的相关关系;再者根据财务重述类型的不同,分析了具体不同财务重述的特征类型对审计变更的不同影响;最后研究了审计师声誉对财务重述影响审计师变更的抑制作用。本文通过建立 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基本的统计分析,具体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在本文选取的沪深 A 股的样本中,发现发生财务重述的上市公司更容易发生审计师变更,两者之间显著正相关。一方面,事务所更倾向辞聘财务重述公司,当会计师事务所在对重述公司实施了相应的审计定价、审计意见等风险管理策略之后,仍无法平衡收益与风险,事务所可能会采取激进的辞聘策略。另一方面对上市公司来说,由于事务所的风险策略,上市公司会为了避免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影响本公司财务报告的可信度,可能会进行审计意见购买策略,利用变更审计师获取有利于公司的审计意见,解聘现任审计师。
第二,根据本文选取的财务重述的相关样本,按照财务重述的风险性质和严重程度不同、对净利润的影响程度不同、重述财务报告类型不同等原因分类具体分析其与审计师变更的相关关系。相对于非核心财务重述,当重述内容为涉及到重要的经营成本和费用、财务重述影响的净利润变动幅度较大时发生审计师变更的可能性更大。由于外界特别关注年报信息,因此当重述影响的是更加规范、丰富和实用的年度报告的财务信息时,审计师变更更容易发生。上市公司发生变更的动机可能是“审计意见购买”,当财务重述涉及到影响利润的相关财务报表项目时,审计师更容易发生变更,并且当影响净利润的幅度越大,发生审计师变更的概率也越大。这是因为利润往往是外界投资者关注的重点,一旦发生错报说明公司的财务状况的可信度低,会释放出负面信号,造成损失,因此公司可能会做出解聘决策。对于会计师事务所也会通过评估识别不同原因导致的财务重述风险,选择运用不同的风险管理战略,识别出严重的财务重述,出现事务所收益与风险不匹配,进而选择辞聘。
.........
参考文献(略)

想毕业,找代写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咨询
QQ在线
返回顶部
Baidu
map